2016-12-5 13:00 來源: 中國氣象網
編者按:2016年11月,國外主要天氣氣候事件有霧-霾、暴風雪、暴雨洪澇、臺風、干旱等。北半球多個國家迎來降雪,亞洲多國受霧-霾侵襲。我國中東部遭遇大范圍寒潮,北方地區出現兩次霧-霾天氣過程。“全球天氣氣候大事件”為你梳理過去一個月全球發生的那些天氣氣候大事。
肯尼亞因干旱百萬人面臨饑荒威脅
肯尼亞11月降水少于平均水平,旱情加重,受災人口進一步增加。目前,由于氣候等問題導致糧食減產,肯尼亞、烏干達、布隆迪和南蘇丹約有800萬人口面臨糧食危機。肯尼亞,東北部地區和沿海地區約有100萬人口面臨饑餓問題。圖為肯尼亞遭遇干旱天氣,民眾排長龍打水。圖片來源:北青網
瑞典斯德哥爾摩遇百年大雪
11月9日,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日平均降雪量為30厘米,是自1905年日平均降雪量76厘米以來,日均降雪量最多的一次。據了解,百年一遇的大雪嚴重阻礙了斯德哥爾摩及其周邊的交通,公共交通被迫延遲或停運。圖片來源:人民網
莫斯科大規模降雪 街頭呈現霧凇美景
11月的莫斯科迎來大規模降雪,為公眾出行及路面交通工具的正常運行帶來不利影響。莫斯科10日早高峰期間,多地發生交通事故,交通擁堵程度達8級。惡劣的天氣還導致莫斯科多處機場近100架次航班取消。降雪雖為交通帶來不便,但與此同時,莫斯科街頭也因這樣的特殊天氣,呈現出霧凇美景。圖片來源:人民網
印度首都新德里遭遇嚴重霧-霾
11月初,印度首都新德里遭遇了近17年以來最嚴重的霧-霾,新德里市政府6日宣布,當地所有學校由于空氣質量持續惡化自7日起停課。與此同時,市政府還頒布了暫停拆建工作、暫時關閉燃煤電廠等治霾措施。自10月底以來,新德里及周邊地區空氣質量指數持續爆表。新德里南部地區空氣中細顆粒物(PM2.5)甚至超過每立方米900微克,是世界衛生組織所設安全指數的90多倍。圖片來源:新華國際
烏克蘭多地遭暴風雪襲擊
11月14日,烏克蘭境內多個地區遭遇暴風雪。在西部的羅夫諾州等地,積雪深度達到50厘米,僅羅夫諾州就有200多輛汽車被困雪中。另外由于道路結冰嚴重,烏克蘭全境有近30趟火車延誤,日托米爾、利沃夫等六個州的公路已經禁止大貨車通行。烏克蘭各地共派出近五千人和兩千多臺機械設備進行巡道以及清雪作業。暴風雪還造成輸電設施毀壞,近千個居民點斷電。 圖片來源:央視截圖
伊朗德黑蘭霧-霾天氣已致400多人死亡
伊朗首都德黑蘭連日遭遇霧-霾,市政部門被迫采取緊急行動,幼兒園及小學于11月14日宣布停課。德黑蘭空氣中細顆粒物(PM2.5)平均濃度超過每立方米150微克,遠超先前水平。空氣污染一直是德黑蘭的環境頑疾。因城市規劃不合理、私家車數量激增等原因,德黑蘭空氣污染嚴重,冬季情況更甚。加之周圍群山環繞又少風,霧-霾難以消散。 圖片來源:北京晚報
南非暴雨引發洪災 降水或減輕干旱狀況
11月16日至19日,南非氣象局連續發布暴雨預警,豪登省、林波波省西部、西北省東部,以及自由州省中部地區遭遇持續暴雨天氣,但對于干旱已久的南非各省來說,強降雨天氣或許不足以補充水資源。暴雨導致約翰內斯堡多處洪水泛濫,很多司機被困數小時,機場航班大面積延誤。圖片來源網絡
日本東京54年來首次在11月迎來初雪
日本東京11月24日迎來了今冬第一場雪。這也是54年來,東京首次在11月份下雪,這場雪是由于罕見的冷空氣前鋒造成的。雨雪天氣給公共交通造成一定影響,市民上下班所需時間也隨之增加。日本氣象廳警告稱路面會有結冰的可能,提醒市民注意電線以及樹上的積雪。圖片來源:中新網
颶風“奧托”侵襲尼加拉瓜和哥斯達黎加
11月24日,颶風“奧托”在尼加拉瓜東南沿海登陸,侵襲尼加拉瓜和哥斯達黎加,造成哥斯達黎加10人死亡,上萬人受災。圖片來源:央視截圖
我國中東部地區遭受寒潮襲擊
11月19日至24日,除青藏高原和西南地區西部和南部外,受寒潮天氣影響,我國其余大部地區出現6~16℃降溫,黃淮、江淮、江南北部、華南北部等地降溫幅度超過16℃。11月19日開始,東北、華北至江南北部自北向南先后出現降雪或雨夾雪天氣,河南中部、陜西關中、安徽中部及河北北部等地出現暴雪。雨雪天氣給中東部運輸及群眾生活帶來不利影響。圖為11月21日,河南省鄭州市氣溫驟降,出現降雪。
我國北方地區出現霧-霾天氣過程
11月,我國華北大部、東北部分地區、黃淮大部以及陜西中部、江蘇等地出現兩次霧-霾天氣過程。其中3日-6日霧-霾天氣影響范圍較大。中央氣象臺及各地氣象部門發布大霧預警及霾預警。圖為山東省濟南市市區大霧籠罩,給居民生活出行帶來不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