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原副主任、中國氣候變化事務特別代表解振華
我們建立碳定價機制,讓
市場在控制溫室氣體排放的行動當中發揮決定性的作用,將會有效降低全社會
節能降碳的成本。同時,促進制度創新和技術創新,推動發展方式的轉變,對推進全面深化改革,加快生態文明建設也具有重要的意義。
2016年,是全球氣候治理進程當中具有重要意義的一年,11月4日《巴黎協定》正式生效,11月7日到18日召開了聯合國氣候變化公約第22次締約國大會,討論形成一系列的制度和細則,真正落實《巴黎協定》。這向國際社會傳遞了向綠色低碳轉型的積極信號。
隨著各國落實自主貢獻的目標以及不斷地盤點,排放空間將會越來越成為稀缺的戰略性資源,這就意味著將來這個市場會越來越大,碳的價格可能也會越來越高。最近我到歐洲訪問,法國和德國的部長預計,將來全球
碳市場的價格,可能要到每噸100美元,最高到150美元。而現在是20、30美元一噸。
碳定價有三種形式,一是收費,二是收稅,三是排放交易。推行
碳排放交易制度是中國重要的改革任務,習近平主席宣布,我國2017年將啟動覆蓋
鋼鐵、
電力、
化工、
造紙、
有色金屬等碳排放交易市場,要建立碳
排放權初始分配制度。
當前,我們正在加快推進全國碳排放交易市場的試點工作,基本上做到了五項推進:
一是基本建立了排放報告和核查。要使看不見摸不著的碳排放配額被市場接受,必須建立能夠保證數據質量的MIV的體系,國家發改委已經陸續發布了24個行業企業排放指南。在支撐機構建設方面,通過7個試點地區5年的探索以及清潔發展機制和自愿
減排交易機制在全國范圍內的開展,目前已經培養了一批專業的咨詢和
核查機構。
二是組織開展了重點企業歷史碳排放數據的報告與核查。明確了數據報送的范圍、核查要求及工作安排,由各地方主管部門、有關行業協會和中央管理的企業牽頭,組織了八大行業、耗能1萬噸標煤以上的重點排放單位,開展碳排放歷史數據報告和核查。各地方遴選了百余家
第三方核查機構,對全國約八千家重點排放單位的歷史排放數據進行了核查,預計近期將完成最終數據的上報。
三是制定了碳市場配額總量設定和分配方案。確定公平合理的配額總量及分配方法,是碳市場建設的核心條件。在深入研究7個
碳交易試點及聽取專家調研的基礎上,我們起草了全國碳排放權交易總量設定與配額的分配方案,已經正式上報國務院。
四是逐步建立中央和地方兩級監管的體系。明確碳市場建設的管理模式,有利于劃定各方的權責,保障碳交易制度順利進行。全國碳市場將主要采取屬地化管理的模式,依托省級主管部門,建立國家和地方兩級管理體系。按照“放管服”的改革精神,國家只負責確定市場的覆蓋范圍、數據標準、配額分配方法、交易規則、各方權責義務等重要制度的頂層設計,不參與直接的配額分配,重點企業的配額還是由地方政府進行分配,省級政府依規對所轄地區的企業進行分配,同時對企業的履約情況進行監管。中央和地方各司其職,互相監督,互為支撐,共同構成有效的監管體系。隨著各地方推動碳市場數據報告和核查,相關的監管模式也正在逐步的形成。
五是加快推進全國碳市場的立法。碳市場是利用市場的手段實現
碳減排的一種政策工具,屬于強制性的市場,必須通過立法對參與主體的權利、責任和義務作出明確規定。在2014年出臺的《全國碳排權交易管理暫行辦法》基礎上,國家發改委于2015年組織起草了《全國碳排放權交易管理條例》,完成了送審稿。按照有關的立法程序,已經列入了國務院2016年立法計劃,法制辦已經按照立法程序開展立法的審查。
下一步,按照2017年啟動全國碳排放權交易體系的要求,國家還將推進四項工作:一是積極推進碳排放權交易立法,爭取今年上半年能夠出臺條例。結合條例出臺的進度,及時印發企業碳排放報告管理辦法、碳交易第三方核查機構的管理辦法、碳交易市場交易管理辦法,完善碳交易市場的立法體系。
二是完善檢測報告和核查制度。在已經發布的24個行業企業排放核算指南的基礎上,我們將再次會同國家標準委,將相關的行業核算指南以國家標準的形式聯合發布。還將會同國家認監委,出臺專門的規則,統一各地第三方機構資質和核查工作的程序。
三是開展配額分配工作。待國務院批準全國碳排放權交易配額總量設定和分配方案后,根據各地方報送的企業歷史碳排放數據,組織專家團隊開展實地調研,出臺與方案相配套的操作指南。在充分征求地方主管部門、行業協會和重點企業的意見后,及時發布,指導地方完成2017配額分配工作。
四是深入開展基礎能力培訓,拓寬培訓渠道。針對政府管理部門,交易活動、交易機構等不同的對象,開展大范圍的能力培訓,開展專業人員培訓和儲備,切實提高各方對碳排放權交易的認識水平和參與度,提高全社會對碳排放交易的認識水平和支持力度。
目前,全國碳排放交易市場正處于沖刺階段,希望大家能夠圍繞全國碳市場的發展,特別是碳市場發展過程中所面臨的定價機制、配額分配、監測報告、核查制度等關鍵議題進行討論,集思廣益,群策群力,共同將碳市場打造成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精品工程,為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的碳定價機制貢獻中國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