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看午夜高清性色生活片/免费国产在线视频/欧美性福利/果冻传媒91制片厂演员有哪些

《廣東省能源消費總量控制工作方案》【全文細則】

2017-2-19 23:44 來源: 廣東省能源局

《廣東省能源消費總量控制工作方案》

為貫徹落實國家關于控制能源消費總量的工作部署,全面完成全省“十三五”期能源消費總量控制目標,推動我省能源發展轉型升級,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總體要求和工作目標

(一)總體要求

統籌兼顧全省經濟社會發展和能源利用水平的地區差異,通過政府政策調控與市場運作機制相結合的方式,建立政府引導、企業主導、市場驅動、社會參與的能源消費總量控制工作機制,優化配置能源資源,保障合理用能,鼓勵節約用能,限制過度用能,增加利用清潔能源,提高用能效益和全社會用能管理水平,實現全省能源消費總量控制目標,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和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推動我省能源發展轉型升級。

(二)基本原則

1.政府主導和市場運作相結合。政府制定能源消費總量控制目標和分解落實機制,強化政府目標責任制考核;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綜合運用經濟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形成控制能源消費總量的有效機制。

2.保障供給和合理控制相結合。切實保障經濟社會發展的合理用能需求,尤其要重點保障關乎民生的重點領域、基礎產業和公共服務單位等方面的能源供應;同時,要引導和控制能源消費,多渠道多層面限制各領域不合理用能,綜合提升用能水平。

3.合理配置和兼顧效益相結合。統籌兼顧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差異性和能源利用效益水平,合理配置能源資源,優化布局全省能源基礎設施,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優化能源生產利用方式,大力增加清潔低碳能源供給,提高能源利用整體效益。

(三)工作目標

“十三五”期末,全省能源消費總量年均增長2.3%。到2020年,全省能源消費總量較2015年增加3650萬噸標煤,控制在約3.38億噸標煤以內。

按照全省能源消費總量控制目標,綜合考慮各地市經濟發展水平、產業結構特征、能源消費水平、能源利用技術和區域發展定位,將全省能源消費總量控制目標任務分解到各地級以上市。

二、主要任務

(一)加快產業轉型升級,提高能源消費效率效益。

1.優化產業結構和布局。落實鼓勵發展現代服務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政策措施,運用高新技術、先進適用技術和現代管理技術改造提升傳統制造業,推動傳統制造業加快向產品研發、設計、營銷等附加值高的產業鏈環節延伸,促進低能耗產業加快發展。制定適應不同主體功能區的重點產業節能準入機制,實施差別化產業政策,科學引導全省產業合理發展和布局。

2.加快淘汰落后產能。依據國家相關產業政策要求,以電力石化鋼鐵水泥陶瓷玻璃造紙等高耗能行業為重點,引導企業(單位)開展技術改造,充分發揮市場機制的倒逼作用,綜合運用差別電價、懲罰性電價、階梯電價、信貸投放等經濟手段推動落后產能主動退出市場。嚴格執行環保、安全、質量、能耗等法律法規,對達不到要求的責令整改,整改仍不達標的依法關停退出。

3.壓縮治理過剩產能。提高節能標準,倒逼過剩產能退出。制訂扶持政策推動產能過剩企業轉型發展,鼓勵企業開展跨地區、跨所有制形式兼并重組,進一步壓縮過剩產能。貫徹落實國家化解產能過剩矛盾的指導意見,嚴格按照企業投資項目準入負面清單做好產能過剩行業項目管理,嚴控新增產能。

(二)嚴格控制煤炭消費,推動煤炭清潔高效利用。

4.全面整治分散燃煤鍋爐。實施燃煤鍋爐節能環保綜合提升工程,加速淘汰落后鍋爐,確保2017年底前完成珠三角地區、粵東西北地區高污染燃料禁燃區(含城市建成區)內使用高污染燃料鍋爐的淘汰工作,高污染燃料禁燃區(含城市建成區)和集中供熱管網覆蓋范圍內和經國家、省批準設定的各類工(產)業園區禁止新建使用高污染燃料的鍋爐和企業自備熱電站。其他區域禁止新建10蒸噸/小時以下使用高污染燃料的鍋爐。加大節能改造力度,2017年底前在用鍋爐基本達到能效標準限定值要求。

5.積極推進煤電節能減排升級改造。落實煤電節能減排升級與改造行動計劃,推進全省單機30萬千瓦級以上煤電機組實施節能環保綜合升級改造,鼓勵珠三角地區單機10萬千瓦及以上煤電機組實施節能環保綜合升級改造。完善煤電機組環保電價政策,通過經濟、技術手段促進煤電節能減排升級改造,嚴格實施節能低碳環保調度發電。全省新建燃煤發電機組平均供電煤耗低于300克標煤/千瓦時。到2020年,全省在役燃煤機組平均供電煤耗低于310克標煤/千瓦時。

6.嚴格限制新上燃煤項目。嚴格實施新建耗煤項目煤炭減量替代相關政策規定。珠三角地區禁止新、擴建鋼鐵、石化、水泥(以處理城市廢棄物為目的的除外)、平板玻璃(特殊品種的優質浮法玻璃項目除外)和有色金屬冶煉等重污染項目,禁止新、擴建燃煤燃油火電機組和企業自備電廠。加強和規范燃煤自備電廠監督管理,推動能耗較高、環保水平較低的自備電廠主動實施節能減排技術改造和關停退役。實施嚴格的節能評估審查制度,珠三角地區新建項目單位產品(產值)能耗須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新建耗煤項目實施煤炭減量替代,替代規模應來源于珠三角地區,在開工建設前落實煤炭替代方案,明確煤炭替代來源和替代削減量。

(三)加大節能工作力度,提高社會用能管理水平。

7.加強節能先進技術產品應用。構建綠色制造體系,推進產品全生命周期綠色管理。開展能效“領跑者”引領行動。實施燃煤鍋爐節能環保綜合提升、電機系統能效提升、能量系統優化、煤炭消費減量替代等節能重點工程,實現資源循環利用和能力梯級利用。推廣節能與新能源汽車、高效家電、節水型器具等節能環保低碳產品。

8.推廣節能綠色建筑。制定綠色建筑行動實施方案,加強建筑節能宣傳與培訓;運用市場化手段,加大既有建筑節能改造力度。建設可再生能源一體化建筑示范工程。建立健全建筑節能法規和標準評價體系,加強居住建筑和中小型公共建筑能耗統計以及高耗能建筑審計監管。

9.大力發展節能高效交通系統。建設綜合客運體系和一體化貨運體系,逐步提高軌道交通和地面公交出行分擔率。嚴格執行車輛燃料消耗量限額標準,推廣節能環保型運輸船舶。加快實施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推行綠色交通行動。

10.積極培育節能技術服務產業。結合節能管理和重點領域節能技改項目,在合同能源管理、節能技術服務、計量檢測等領域培育一批骨干企業,推進節能技術服務體系建設,提升節能技術服務水平。

11.強化能源需求側管理。加強電力需求側管理,開展電力需求側管理資源潛力調查,制定全省電力需求側管理規劃、年度工作目標和實施方案,采取激勵政策和引導措施,通過電網企業、能源服務公司、電力用戶等共同參與,改變用電方式,減少電力消耗,提高終端用能效率。加快電網智能化發展,提高電網供電效率。實施全民節能行動計劃,在全社會推廣節約用能理念,形成節能消費模式,引導全社會科學用能。

(四)優化能源結構,提高清潔能源占比。

12.安全高效發展核電。在確保安全和質量的前提下穩步推進省內核電建設,建成陽江核電、臺山核電一期工程,推動陸豐、惠州等后續項目開工。

13.積極發展可再生能源。積極推進近海風電場開發建設,適當建設陸上風電項目;大力推廣利用太陽能,推進各類工(產)業園區、大型公共建筑物等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建設,支持建設與農業、林業、漁業相結合的地面光伏電站;因地制宜、合理有序推進生物質能開發利用。組織做好新能源示范城市和綠色能源示范縣建設,提高城鄉居民清潔能源利用水平,減少居民生活用煤。

14.擴大天然氣利用規模。大力發展城市燃氣,加快推進工業燃料和交通燃油替代,鼓勵大型建筑、工業園區建設分布式能源系統,根據電力調峰需求和工業園區、產業集聚區集中供熱需要發展天然氣發電。

15.合理增加利用外來電力。在確保電力系統運行安全的前提下,合理增加“西電東送”規模,推進滇西北送廣東特高壓直流輸電線路建設,完善“西電東送”市場交易機制。

16.加強集中供熱能力建設。落實工業園區和產業集聚區集中供熱建設規劃,合理建設天然氣熱電聯產、分布式能源等集中供熱設施,加快淘汰分散燃煤小鍋爐,積極促進用熱企業向園區集聚。到2020年全省建成較為完善的園區集中供熱基礎設施。

(五)合理有序安排用能指標,切實保障民生用能。

17.強化分類監測管理。按照“有保有限”的原則科學制訂有序用能方案,切實保障民生用能,確保重點領域和重要用戶能源供應。各地新增能源消費指標首先用于保障居民生活用能,在引導社會合理用能、節約用能的同時,優先保障醫院、學校、鐵路、交通樞紐、水熱氣供應、廣播電信、金融機構、農業生產等涉及公共利益和社會安全的重要單位、機構和領域的用能需求,提高公共服務能力和水平。

三、工作措施

(一)建立工作協調機制。

建立控制能源消費總量工作協調聯動機制,由省發展改革委牽頭會同省有關單位和各地市成立能源消費總量控制專項工作組,加強統籌協調,做好與節能減排、應對氣候變化等工作銜接配合,充分發揮地方、企業、行業協會的作用,形成工作合力,建立上下聯動、部門配合、全社會共同參與的工作機制和保障體系。

(二)加強統計和預測預警。

建立健全能源行業統計體系,完善重點用能行業能源消費及可再生能源利用統計制度,著力加強市縣兩級能源統計能力建設。建立各地能源消費量定期公報制度,跟蹤監測分析各地區、重點行業、重點企業能源消費情況,做好信息公開和數據共享。加大控制能源消費總量工作的監督檢查力度,對能耗增長過快的地區和企業,及時預警、適時調控,對不能完成能源消費總量控制目標的地市,應暫停新建重大用能項目。

(三)完善政策體系。

加大對新能源可再生能源開發應用、能源行業統計和預測預警體系建設等方面的支持力度,制定和完善重點耗能行業節能地方標準。進一步充實監管力量,強化培訓,提高執法和監管能力。

(四)充分發揮市場機制作用。

完善能源價格和財稅政策,逐步建立有利于控制能源消費總量的體制機制,形成節能倒逼機制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和發展方式轉變。建立新上項目與淘汰高耗能落后產能掛鉤的能源消費總量動態調控機制,鼓勵新建用能項目通過資產重組、減量替代交易等市場機制取得用能指標規模,引導各地將能源消費增量指標主要用于低能耗、高附加值的項目。

(五)落實工作責任。

全省各地級以上市政府要切實承擔能源消費總量控制工作的主體責任,明確牽頭部門和責任分工,完善工作機制,按照省下達的目標,結合本市實際,將本地控制目標具體落實到相關縣區和重點企業。省發展改革委要加強跟蹤分析,根據國家的相關考核要求,研究建立評價考核制度,及時組織開展考核評估,完善政策措施,確保工作取得實效。

最新評論

碳市場行情進入碳行情頻道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