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氣候變化,人類的時間已經越來越少。”“應對氣候變化不存在時間夠不夠的
問題,它是一場馬拉松而不是F1賽車比賽。”昨天,一場氣候變化的未來——后2015年之路的中外嘉賓“舌戰”,在貴陽生態國際會議中心展開。
論壇一開場,瑞士環保署署長布魯諾·奧伯勒提出,面對氣候變化,人類的時間已經越來越少,發展中國家的排放量目前占比很高,面對氣候不斷惡化,我們每個人都應加入這場氣候保衛戰中來。
而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戰略研究和國際合作中心主任李俊峰先生,則提出了不同的看法。“氣候變化不存在時間夠不夠的問題,也不存在時間來不及了。應對氣候變化我們更像是場馬拉松比賽,有的跑得快,有的跑得慢,但只要到終點的都是勝利者。但絕不能把它看成是F1賽車比賽,誰跑第一誰就是勝利者。應對氣候變化,只有一個國家跑到終點,跑得再快也沒有用。”
放眼全球是這樣,近觀中國也如此。李俊峰認為中國幅員遼闊,南北發展速度不等,城市之間發展水平存在很大的差距。“一張試卷,您讓一個優等生和一個落后生同時考出同等分數也不太可能。保護氣候,需要給中國一點時間。”
雙方觀點的碰撞,讓會場一下氣氛緊張,但李俊峰話鋒一轉,“夫妻間都會為了柴米油鹽鬧鬧意見,更何況是200多個國家,同一個問題有意見有分歧不怕,大家都是朝著一個目標去努力。”
接過李俊峰的話棒,會議主持人聯合國秘書長辦公室高級顧問會議主持人托馬斯·安加·克里斯騰森先生說:“針對氣候變化的話題,在論壇首日已經有了五場相關論壇,可見氣候變化這個話題有多么艱難。但又正是這一場場‘激辯’,在帶動全球共同完成這場保衛氣候的戰役。”
論壇上,加拿大可持續發展國際院原院長阿瑟·漢森、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戰略規劃編制局助理總干事漢斯·道維勒就如何應對未來氣候發展、目前世界各國針對氣候變化達成哪些共識進行了討論。
國際環境地方行動理事會原秘書長、城市發展議程主席康拉德·奧托·齊默曼表示:氣候變化是一個很嚴重的問題,政府要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控制溫度的上升。希望各國政府能夠讓我們發揮更大的作用,參與到談判桌上。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戰略規劃編制局助理總干事漢斯道維勒漢斯·道維勒指出:哥本哈根會議以來,中國已經做了很多事情,也承諾了哥本哈根會上的任務。大家必須積極行動起來,所有人都應做出貢獻,不僅僅是保護一個群體的利益,還要去考慮投資低碳的問題。
“應對氣候變化的重點是要控制溫度在兩度之內,接下來的七年或者更長時間,我們要確保排放量凈排放達到零的目標,當然這是一個非常困難的目標,但相信所有的國家都會同意用行動來實現這個愿望。”最后主持人托馬斯·安加·克里斯騰森先生如是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