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26 15:00 來源: 中國碳交易網
大家都知道,目前氣候變化的禍首,是溫室氣體,而最有名的溫室氣體,是二氧化碳。大自然排放的二氧化碳,由于處于生態平衡當中,環境自己都“消化”了;麻煩的是人類活動排放的二氧化碳,比如工業排放,還有交通工具排放,這些多出來的二氧化碳,是老天爺“性格”變壞的主因。怎么辦?只能多造林,把多余的二氧化碳“吃”進去。這就是“碳匯”了。
“碳匯”,就是指從空氣中清除二氧化碳的過程、活動、機制。
阻遏氣候變暖,地球人都有責任。所以,經過艱苦談判,各國簽署了《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及《京都議定書》。每個國家都有責任,減少二氧化碳排放,控制全球溫度上升。
工業要發展,汽車在增多,多出來的二氧化碳怎么辦?只能造林吸收。具體到企業,你要多排放,你就得出錢多造林。但是,造碳匯林,可是件很專業的事情。
比如,《京都議定書》規定:造碳匯林的土地必須以項目啟動年為基準,過去50年內都不曾有森林;再造林項目的土地則是1989年12月31日以來不能是森林。
所以,造林這件事,最好交給專業人士去做,而企業呢,只要購買“碳匯指標”就可以了。買了多少“碳匯指標”,就意味著企業將來有可能抵減等量的碳排放。
目前,碳匯指標的價值,現在還看不出來,因為國家還沒有強制企業進行碳排放交易。但是,這是遲早的事情。一旦強制碳匯交易,那么企業每年都有減排義務,如果達不到減排目標,就只能去市場上購買碳匯指標來填滿。否則, 你就可能要停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