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交易——被低估的產業
李慶安十分看好碳
市場發展的前景,但同行的反應卻給他潑了一盆冷水。
在勝利油田專場組織的
ccer項目申報會上,他曾向17家單位從事
節能降耗的人士介紹CCER項目申報流程及
碳市場未來的潛力,但回應者寥寥無幾。
由于申報程序繁瑣,同時還需要支付一筆
認證費用,不能馬上看到效益,多數單位對CCER項目持觀望態度。
碳配額作為交易商品,如同股票一樣,可以在市場上自由買賣。配額不足的企業需要購買配額或者
減排量;配額盈余的,可以把多余的配額變現,給企業帶來附加值。
江漢油田是中國
石化第一家被納入控排的上游企業。在經濟開發研究院和技術檢測中心撰寫的《勝利油田
碳資產管理政策研究》報告中,均提到了江漢油田配額不足的事例。2014年,湖北省下達給江漢油田的
碳排放權配額與其預測相比缺口較大,導致當年江漢油田所獲配額不足。
勝利油田經濟開發研究院經濟運行評價室主任馮玉寶曾參與過勝利油田碳資產管理課題研究。他表示,碳排放涉及面廣,不僅從源頭限制控排企業二氧化碳排放,而且是全產業鏈控排,倒逼全產業鏈轉型升級。
在技術監督處綠色低碳科副科長劉文聰看來,碳配額最大的價值絕不僅僅在于限制了多少溫室氣體的產生,而在于通過
碳交易市場,向企業傳遞“資源有價,使用資源需要付出成本”的理念。
5月22日,中國船級社質量認證公司和青島市工程咨詢院聯合核查組進駐勝利發電廠核查碳資產。
勝利發電廠是油田的碳排放大戶。每年,勝利發電廠技術監督中心碳資產管理員劉雪梅都要進行一次繁瑣的
碳盤查。大到機組的耗煤量、柴油消耗和脫硫工藝碳排放,小到高壓開關、滅火器和化糞池碳逸散,甚至每天上班員工的人數和時間,都是她計算的范疇。2017年,劉雪梅盤查的結果是,勝利發電廠二氧化碳排放總量778萬噸。
中國船級社質量認證公司和青島市工程咨詢院是國家發改委委托的碳排放現場核查
第三方聯合體機構之一。2017年12月19日,國家發改委以發電行業(含熱電聯產)為突破口率先啟動全國碳排放交易體系。
核查組成員李靖告訴記者,碳核查需大數據支持,小型企業數據不完善,核查起來有難度。以發電行業為突破口,是因為發電行業數據完整,同時碳排放的規模也比較大。
碳核查是政府發放碳配額的參考依據。劉雪梅最關注碳配額的
問題。她說,溫室氣體排放雖然看不見摸不著,但是和生產卻息息相關,碳配額的多寡直接影響電廠的發電量,間接關系著油田的油氣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