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看午夜高清性色生活片/免费国产在线视频/欧美性福利/果冻传媒91制片厂演员有哪些

我國森林碳匯的現狀盤點解析

2014-8-7 23:31 來源: 易碳家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我國重點林業生態工程的實施,植樹造林取得了巨大成績。據去年我國發布的《應對氣候變化國家報告》,1980年-2005年我國造林活動累積凈吸收約30.6億噸二氧化碳,森林管理累積凈吸收16.2億噸二氧化碳,減少毀林排放4.3億噸二氧化碳。通過加強森林管理,采取撫育、間伐和更新等活動以及在人工林管理中進行有效施肥、合理的水、火管理、土壤和病蟲害的管理與控制等,將進一步提高現有森林的質量,能較大程度地增強我國森林的整體吸(固)碳能力。

  目前我國碳匯林業發展還存在以下問題

  森林經營問題亟待解決 經過近10年的重點林業生態工程建設,我國的森林面積快速增加,在國際上得到了認可。從森林覆蓋率、森林面積和活立木蓄積量等統計指標來看,在總體上均呈上升趨勢。但我國森林經營不力,森林質量低下的問題仍然嚴重。天然林破損嚴重,人工林可持續經營管理不夠,全國約有1億畝人工林為低產林,生態脆弱、生產力低下,不利于生物多樣性保護。森林通過固碳減緩氣候變化的潛力難以發揮。

  缺乏全國統一的碳匯計量監測體系 為了促進碳匯林業的發展,建立一套和國際接軌的、針對森林碳匯進行的科學計量和監測體系,是確保碳匯林業健康發展的基本前提,也是科學制定生態補償標準的重要依據之一。目前,由于缺乏全國統一的碳匯計量監測體系和標準,難以了解和掌握中國森林碳匯的現狀與發展動態與潛力;各地在評價其森林生態效益時,對森林碳匯進行的計算也因沒有統一的標準而使結論沒有可比性。

  森林生態效益補償偏低 國家目前針對部分國家公益林實施的森林生態效益補償基金只有5元/畝,不能對公益林的保護產生積極有效的激勵。特別是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后,農民經營林業積極性提高,而且近年南方省份發展商品林的態勢很好,農民經營商品林獲得的收入比以前大幅度增加。相比之下,據易碳家了解到,經營國家公益林得到的補償基金遠低于木材的經濟利用價值;此外,同地域、區位、地類和質量以及不同經營主體的公益林,其管護成本和生態價值是不相同的,在投入水平上也會存在差異。國家補償標準單一,難以適應實際情況。

  公眾對碳匯林業的了解不夠 近些年,氣候變化逐漸被公眾所認識,但是森林碳匯、林業碳匯、碳匯林業等諸多新名詞和氣候變化與森林的關系,廣大公眾不了解。有些人不了解《京都議定書》規則的條件,錯誤理解國際碳匯市場,認為森林吸收和固定的二氧化碳都可以進入市場交易。甚至有的企業利用碳匯概念炒作,誤導消費者,影響正常的生態服務市場的發育。

最新評論

碳市場行情進入碳行情頻道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