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綠色和平組織和Air Visual聯合發布了《2018年世界空氣質量報告》。該報告將73個國家及地區共3000座城市的2018年PM2.5濃度進行了統計、分析和比較。
據報告顯示,南亞是空氣污染最厲害的地區,世界前30個空氣污染最為嚴重的城市有22個來自印度。全球空氣污染最嚴重的10個城市中,有7個都在印度。相比之下,中國的空氣污染并沒有排在世界倒數前10名的榜單上,空氣質量有了明顯的改善。
該報告數據主要來自各國政府網站發布的實時數據,另有部分為通過查詢獲取的歷史數據。
除政府官方數據來源,數據平臺也收集AirVisual空氣質量檢測儀的用戶上傳的實時數據(檢測儀的設置和數據經過AirVisual校準)。
從報告中,我們可以看到:奪得2018年度霧霾總冠軍“狀元寶座”的國家及地區是——孟加拉國。探花和榜眼分別是巴基斯坦和印度。緊跟其后的則是阿富汗和巴林……額,南亞和西亞國家包攬了倒數前五名!
印象中,似乎是印度的空氣質量最令人堪憂,為什么在這份總榜單中“才”排倒數第三呢?
手冊快速翻閱完整份報告發現,原來,空氣質量監測點的數量多少和分布狀況,往往受到不同國家及地區的
政策傾向和經濟投入等影響,例如,孟加拉國只有首都達卡有公開數據,巴基斯坦也只有四座城市有公開數據;相比之下,印度有近50座城市有公開數據,所以平均值反而被部分空氣較好的城市拉低了,暫列第三,“痛失”霧霾最嚴重國家的稱號。
當然,這個“痛失”只是玩笑話。不過也能看出,單純地查看國家排名,干擾的因素較多。而通過3000座城市的海量數據,從全球城市居民的實際生活角度,我們可以獲得更多嚴肅、科學的新發現——
全球3000座城市監測站點的數據記錄顯示,去年全球仍有64%的城市未能達到世界衛生組織《空氣質量準則》中PM2.5年平均濃度準則值(10微克/立方米)。
繼續拿世界衛生組織的空氣質量標準(PM2.5年均濃度10微克/立方米)作為參考值,AirVisual數據庫中的全球3000座城市結果顯示:
![](data/attachment/portal/201903/12/090905auohreejrurfe9lz.png)
100%的中東地區城市和非洲地區城市的超標;99%的南亞地區城市,95%的東南亞地區城市,89%的東亞地區城市的超標;全球空氣質量墊底的20座城市里,印度獨占15座城市,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國占3座城市。受周期性沙塵天氣影響,中國
新疆的和田、喀什也上榜。
等等,我們的偉大首都
北京呢?手冊又仔細翻了數據庫,發現北京的PM2.5年均濃度從2017年的58.8微克/立方米,下降到了2018年的50.9微克/立方米。因此,北京的全球排名也從84位下跌到了122位,成功跌出“全球霧霾城市100強”,怪不得手冊沒在摘要表格里看到北京的影子。大氣治理的勢頭,下個五年行動計劃可一定要保持住啊!
北京雖然走出了世界空氣污染最嚴重的100個城市之列,不過仍排在空氣質量最差的國家首都榜的第8位,好于加德滿都、科威特城、烏蘭巴托、麥納麥、喀布爾、達卡和新德里。
▲中國空氣污染最嚴重的十大城市排行榜
就中國具體的城市而言,中國空氣污染最嚴重的前兩座城市都來自新疆(受沙塵天氣影響),一個是和田,一個則是喀什。北京附近的
河北省是重災區,邢臺、保定、邯鄲以及省會石家莊都在空氣質量最差的十個城市的榜單上。
中國空氣質量最好的城市是
西藏的林芝市,排在東亞空氣最干凈城市榜單的第6位,其余進入前十名的均為日本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