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看午夜高清性色生活片/免费国产在线视频/欧美性福利/果冻传媒91制片厂演员有哪些

對話綠色金融 | 劉漢武:推動全國碳市場建設——湖北視角

2019-9-6 08:46 來源: 保爾森基金會

保爾森基金會綠色金融中心推出“對話綠色金融”訪談系列,攜手全球綠色金融業界領袖,共同探討綠色金融主流化的具體挑戰,提高國際資本市場對綠色金融的認識。希望他們的真知灼見能啟發更廣泛、更深入的探討和對話。
 

本期嘉賓 劉漢武
湖北碳排放權交易中心總經理

具有金融市場經營管理、資本運作和碳市場建設的豐富實踐經驗,2012年起負責湖北碳排放權交易中心運營管理,參與了湖北碳市場頂層設計以及配額分配、交易等制度制定,推動開展了一系列碳金融創新,探索了自愿碳市場建設和生態補償機制。同時擔任中國地質大學和湖北經濟學院研究生校外導師、中國企業國有產權交易機構協會專家和中國國家知識產權運營公共服務平臺專家庫專家。

Q&A

今年9月將在紐約召開聯合國氣候行動峰會。中國碳市場的成功不僅對于中國,而且對全球應對氣候變化意義更為重大。您認為,中國要建成一個制度完善、交易活躍的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最需要開展的三項工作是什么?

答| 建成一個完善、有效的全國碳市場,重點工作包括出臺法律法規、出臺配額分配方案、持續開展企業排放核查、開展能力建設等。從保障市場健康穩定運行的角度來看,我認為其中最重要的有以下三項工作:

第一,構建多層次碳市場管理體系。不同于試點階段的區域性碳市場,全國碳市場覆蓋的企業數量多、分布廣泛、實際生產情況和從屬關系更加復雜,這對碳市場的管理和監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需要建立一個全面多層次的管理體系,各級主管部門和其他相關政府部門負責監管,專業服務機構提供技術支持,行業協會和企業積極參與,既能統籌部署、密切協調,又能深入一線,并最終確保職責劃分清晰、制度落實到位。

第二,盡快出臺覆蓋碳交易管理各項業務環節的制度體系。確保政策制度的科學性、可行性、公平性、延續性,對于規范市場行為,形成穩定的市場預期具有重要意義。這些制度包括交易規則、抵消細則、注冊登記和交易系統管理辦法、第三方核查機構管理辦法等,其中最重要的是配額分配方案,它直接影響到碳市場價格激勵機制的有效發揮。

第三,加快碳市場基礎設施建設。注冊登記系統、交易系統是碳市場運行的基礎。全國碳市場制度體系建設尚未完全建成,對系統的功能可能存在一定的不確定性,時間又比較緊,所以系統建設在功能全面、安全穩定的基礎上,還必須充分考慮前瞻性、便捷性、靈活性,才能為全國碳市場業務開展提供有效支撐,為主管部門提供便捷的監管。

Q&A

湖北省是中國碳排放權交易試點中唯一一個中西部省份。從試點運行以來,交易量和交易金額一直處于領先水平,占全國試點的1/3以上。您認為湖北試點的哪些經驗可以為建設全國碳市場參考借鑒的?

答| 湖北一直致力于建設一個監管有效、公開透明、減排有效、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碳市場。在充分考慮湖北省偏重工業的產業結構以及經濟發展水平的基礎上,利用碳市場控制高能耗、高排放企業溫室氣體排放的功能性,以建立完善的頂層制度為著力點,促進政府機構改革和職能轉變,發揮市場機制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以體制創新為突破口,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具體而言,從政府層面,明確主管部門職責,形成科學合理的管理體制。轉變政府職能,變微觀強制為宏觀控制,給予企業減排或購買配額的自主權;設立專業的登記結算、交易和核查等服務機構,規范市場運行,防范市場風險;建立技術專家委員會等政策支撐團隊,提供專業指導,降低行政決策的管理風險;組織制定碳配額分配方案、市場監管和排放核查等一整套政策體系,通過制度保障碳市場健康有序運行。

從交易市場層面,通過創新交易機制,降低交易成本,發揮碳交易配額的資產屬性。發現有效的碳價格,指導企業進行碳資產管理;通過碳金融創新引導資金流向碳市場,吸引大量社會資本入市,為市場提供流動性,為企業提供減排資金。

Q&A

準確、完整、可信的碳排放數據是碳交易市場運行的重要基礎。湖北省牽頭承擔全國碳排放權注冊登記系統建設與運維任務,面臨哪些機遇與挑戰?另外,就您了解的情況,對于首批納入全國碳排放權交易的1700余家電力企業來說,在企業內部碳資產管理體系、配額交易和風險管信息披露等方面還面臨哪些挑戰,需要開展哪些能力建設?

答| 湖北在牽頭承建全國碳排放權注冊登記系統的過程中,主要面臨以下幾個方面的挑戰:

一是確保安全性。全國碳排放權注冊登記系統是國家級交易市場的信息平臺,是配額確權和業務管理平臺。在系統設計和建設過程中,我們必須確保系統達到中國“重要信息系統災難恢復指南”中的較高標準,從而減少信息篡改、數據丟失的可能性,防范技術風險。

二是保障穩定性。注冊登記系統不僅是服務于全國碳市場首批納入的1700家電力企業,還需要充分考慮在未來隨著更多市場參與主體的加入,業務邏輯將更趨復雜,對系統服務的時效性要求也會越來越高。這就要求注冊登記系統的軟硬件具備充分的冗余性和可拓展性,可以支撐全國碳市場長期穩定發展。

三是提升便捷性。相比其他一些交易市場,碳市場的注冊登記系統承擔了更多的業務管理功能,一方面,市場參與主體對系統有更多的使用需求,另一方面,監管部門需要通過注冊登記系統進行市場監管,這兩方面的需求都對注冊登記系統的操作便捷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確保安全穩定、監管審核嚴格的基礎上,還需要盡可能提升用戶操作體驗,減少用戶誤操作的可能性,從而提高業務開展和市場監管的效率。

四是跨系統聯通。未來,全國碳市場可能面臨與其他國際碳市場體系對接的需要,而注冊登記系統則必須與外部系統實現聯通。在跨系統聯通方面將可能面臨著系統接口規范不統一、標的物的編碼技術不一致、對接的方式不確定等挑戰,也是我們在設計和建設過程中需要提前考慮的因素。

關于全國碳市場能力建設,在首批納入的電力行業企業中,有不少的電力企業在內部碳資產管理體系建設上已經做了大量的工作,通過參與試點碳市場交易已經積累了充足的經驗。但部分非試點地區的電力企業,尤其是按照自備電廠納入的企業中,可能還存在較多的能力建設需求。在內容上,側重于全國碳市場政策形勢、企業內部碳資產管理體系建設、交易和風險管控、注冊登記和交易系統操作等;在組織形式上,注重分類分層,開展更規范、更有針對性的企業培訓。

Q&A

中國碳排放權交易試點在金融創新、市場流動性、透明度等方面較歐盟及美國等區域碳市場還存在較大差距。湖北試點在金融創新和信息披露程度相對較高。您認為,中國在建設健全有效的全國碳市場過程中,在哪些方面要進一步加強國際合作交流?

答| 一是開展市場建設重點問題研究與合作。例如在市場鏈接方面,開展全國碳市場或試點碳市場與國際碳市場銜接的可行路徑,探索強制配額市場或自愿碳市場對接的方式,促進市場要素的跨境流動,打造互為支撐的多層次碳市場格局。

二是深化能力建設國際合作。按照立足國內、服務國際,重點面向東盟、“一帶一路”沿線以及“南南國家”等受氣候變化影響較大的國家和地區,舉辦碳市場建設、節能環保、適應和減緩氣候變化、技術轉移相關的培訓,分享我國在試點和全國碳市場建設的經驗,幫助這些國家和地區的政府部門和企業建立碳交易市場體系,提高他們應對氣候變化的能力。

三是加強碳金融創新合作。在碳金融產品設計、風險監管、市場推廣等方面,借鑒國際碳市場尤其是歐盟碳市場經驗,結合全國碳市場的要求和需要,為企業提供更豐富更完善的碳資產管理工具,降低企業減排成本,同時也為國際碳市場投資者參與我國碳市場探索更多可行的渠道。

四是促進綠色低碳技術的交流。在充分了解國內企業和行業需求的基礎上,發揮碳市場平臺的資源和信息優勢,借助會議、活動、項目合作等形式,將先進的綠色低碳技術和理念引進來,形成“市場+資金+技術”的強強聯合,幫助企業提升節能減排的能力。

Q&A

作為中國碳市場領域的領軍人物,您在日常生活中是如何倡導和踐行綠色低碳的?

答| 在生活中,我會盡量減少使用塑料制品,不使用一次性餐具;由于日常出差較多,我會常備日常生活用品,不使用酒店提供的一次性用品;日常會盡量避免不必要的消費,資源循環使用,從而減少垃圾的產生;外出距離在3公里內的會堅持步行;在外就餐會盡量避免鋪張浪費。在工作中,我會要求紙張雙面打印,推動電子辦公系統的使用,減少紙的消耗;還會提倡節約用水用電,推行光盤行動。

最新評論

碳市場行情進入碳行情頻道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