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G投資起源于歐美等經濟發達國家,正在逐漸演化成為主流的投資策略。ESG投資在傳統的以宏觀經濟、財政貨幣、公司財務指標、盈利效率等基本面分析的基礎上,引入環境(E)、社會(S)和治理(G)維度指標,并將其納入整個投資決策。雖然ESG投資理念進入中國的時間不長,但日益受到中國機構投資人的廣泛關注,相關
市場機制建設不斷完善,這使得ESG投資在中國資本市場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趨勢1:綠色金融和普惠金融政策陸續出臺,為ESG投資提供良好的政策環境
綠色金融政策
2015年,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總體方案》,其中第45條首次明確提出“要建立中國的綠色金融體系”。同年,中國人民銀行(以下簡稱“人行”)發布綠色金融債債券公告和《綠色債券支持項目目錄》,國家發展改革委辦公廳發布《綠色債券發行指引》,中國金融學會綠色金融專業委員會成立。
2016年,人行聯合七部委發布《關于構建綠色金融體系的指導意見》。該意見為全球首個比較完整的支持綠色金融發展的政策框架,為中國綠色金融的發展給出了頂層設計。之后,綠色信貸、綠色債券、環境信息披露、綠色投資、綠色保險、環境權益交易市場等政策陸續出臺,綠色金融發展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逐步落地,形成了有效的正向激勵機制。
普惠金融政策
2013年,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將“發展普惠金融”作為國家戰略。
2016年,國務院印發《推進普惠金融發展規劃(2016-2020年)》指出了2020年之前中國發展普惠金融的目標,目標包括將建立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相適應的普惠金融服務和保障體系,提高金融服務的覆蓋性、可得性與滿意度,使中國普惠金融發展水平居于國際中上游水平等。
2017年,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指出,鼓勵大中型商業銀行設立普惠金融事業部,國有大型銀行要率先做到,實行差別化考核評價辦法和支持政策,有效緩解中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
問題。同年,銀保監會印發《大中型商業銀行設立普惠金融事業部實施方案》,要求商業銀行從當前實際出發,設立普惠金融事業部。
2018年,人行發布決定對普惠金融實施定向降準政策的公告,之后又多次發出降準公告。銀保監會提出單戶授信總額1000萬元及以下的“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的定義,作為監管重點引導支持的口徑,并建立相應的統計指標體系,對這部分小微企業貸款,在監管考核、資本占用、不良容忍度等方面都有差異化的政策安排。財稅部門對金融機構符合條件的普惠金融領域貸款利息、保費收入實行增值稅、印花稅、企業所得稅優惠,延續有關準備金稅前扣除政策。
趨勢2:《綠色投資指引(試行)》推出,倡導中國投資人踐行ESG投資
2018年,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發布《綠色投資指引(試行》,對基金管理人開展綠色投資活動進行全面指導和規范。
2019年,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發布關于提交《綠色投資指引(試行)》自測評估報告的通知,要求基金管理人提交綠色投資自評報告。
趨勢3:中國金融市場開放進程加快,國際責任投資人帶來先進的ESG投資實踐經驗
2018年,國務院出臺《國務院關于積極有效利用外資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若干措施的通知》,修訂完善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QFII)和人民幣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RQFII)有關規定,建立健全公開透明、操作便利、風險可控的合格境外投資者制度,吸引更多境外長期資金投資境內資本市場。截至2018年末,共有289家境外投資者獲得QFII資格。國家外匯管理局發布的《2018年中國國際收支報告》顯示,2018年境外對中國證券投資凈流入1602億美元,較上年增長29%,境外對中國證券投資凈流入上升。
2019年上半年,境外對中國證券投資(負債凈增加)621億美元,仍保持較高規模。7月,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辦公室宣布進一步擴大金融對外開放的11條措施。9月,經國務院批準,國家外匯管理局決定取消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QFII)和人民幣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RQFII)投資額度限制。隨著中國金融市場開放進程深化,預計將有更多的海外ESG投資者進入中國,推動金融市場的ESG投資發展。
趨勢4:本土責任投資人不斷涌現,加速ESG投資理念在投資領域的普及
自2017年至今,中國本土機構投資人不斷涌現。截至2019年9月末,中國已經有超過30個機構投資人加入聯合國負責任投資原則組織UNPRI,主要為公募基金,還有少數保險資管機構、商業銀行資產管理機構等。這些領先的本土ESG投資人從投資策略、組織架構、產品設計、人才儲備等多個維度持續完善本機構的ESG投資框架,推動中國ESG投資發展。
趨勢5:中國主權養老基金入市,其投資風格契合長期價值、責任投資理念
中國主權養老基金主要由三個部分組成,分別為社會保險基金、全國社會保障基金以及養老目標基金。2018年8月6日,首批養老目標基金獲準發行。中國證券基金業協會于2018年10月公布《綠色投資指引(試行)》,其中第五條明確指出“為境內外養老金、保險資金、社會公益基金及其他專業機構投資者提供受托管理服務的基金管理人,應當發揮負責任投資者的示范作用,積極建立符合綠色投資或ESG投資規范的長效機制。”對中國社保基金作為長期機構投資者進行ESG投資做出了展望。社保基金資金的久期較長、規模較大,這一特性決定了社保基金的投資風格應以長期價值投資、責任投資為主。
趨勢6:綠色債券發行引領全世界,促使ESG投資產品不斷多樣化
自2015年至2019年9月末,中國發行人在境內外發行綠色債券累計超過9000億元人民幣。2019年上半年,中國及全球綠色債券市場較為活躍。全球范圍內,符合國際定義的綠色債券發行總額在上半年達到了1,178億美元,這一數字比去年同期增長了48%。中國發行人共計發行了1,439億人民幣(218億美元)的綠色債券,實現了62%的同比增長,占同期全球綠色債券市場發行規模的16.72%,中國因此成為全球綠色債券市場的第二大發行來源。
趨勢7:A股和H股ESG信息披露政策趨嚴,持續為ESG投資提供良好的信息基礎
中國證監會于2018年9月發布新版《上市公司治理準則》,強調ESG披露。統計數據顯示,A股上市公司ESG/CSR報告發布數量持續增長,截至2019年9月末,26%的A股上市公司發布ESG/CSR報告。
香港聯交所自2012年推出《環境、社會及管治報告指引》以來,不斷提升ESG披露等級,2019年5月17日,香港聯交所發布了“檢討《環境、社會及管治報告指引》及相關《上市規則》條文”的咨詢文件(簡稱“咨詢文件”),擬從2020年1月1日或之后開始的財政年度實行修改后的《上市規則》及《ESG指引》。統計數據顯示,H股上市公司ESG報告發布數量持續增長,截至2019年9月末,發布公司數量占全部上市公司的90%。
中國ESG投資市場發展依然面臨挑戰:
相較于全球ESG投資市場,中國ESG投資人數量較少、ESG投資規模較小,可供市場選擇的ESG投資產品有限。
ESG投資市場基礎設施建設薄弱,包括產品定價機制、本土化ESG評級、ESG投資效益評估、ESG投資報告等。
中國A股上市公司整體ESG報告數量較少;已經發布報告的上市公司在ESG披露質量上普遍面臨定量信息不足的問題;中國上市公司在ESG信息管理上依然較大依賴于人工統計,不利于數據的完整、準確、及時;大部分上市公司尚未將ESG理念融入董事會治理,以及將ESG作為提升公司經營管理水平的重要工具。
安永建議ESG投資市場各方參與者群策群力,共同為建設完善的ESG市場機制貢獻力量:
中國投資人有待進一步強化對ESG投資的理解和本土化實踐,在公司整體投資機制之下構建和運行ESG投資機制(包括使命、目標、原則、策略等)。
中國ESG投資市場基礎設施建設有待進一步完善,需要政府監管部門、交易所、行業協會、評級機構、
第三方咨詢機構、學術機構等各方的通力協作。
上市公司進一步強化ESG信息披露,包括披露內容、披露形式、數據可靠性等。
在針對上市公司ESG表現分析上,推出更加專業化、行業化的評價指標體系和評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