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北方多省市將陸續進入采暖季。散煤取暖,在帶來溫暖的同時,也產生大量污染物,不僅加重霧霾天氣,也危害公眾健康。近年來,多地開展了“煤改氣”“煤改電”項目,對于減少空氣污染、改善空氣質量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同時也發現,有地方散煤復燃
問題仍然突出。
如何真正讓清潔取暖落到實處、讓民生工程得民心?記者對
北京化工大學生物質能源與環境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劉廣青進行了專訪。
研究表明,散煤取暖的單位污染物排放強度最高可達普通燃煤電廠排放強度的近27倍和普通工業鍋爐的15倍。
中國環境報:根據您的研究,散煤取暖對空氣污染的影響有多大?
劉廣青:統計顯示,我國北方取暖總面積達206億平方米,每年大約要消耗4億噸標煤,其中散燒煤折合約2億噸標煤,主要分布在農村地區,當前部分農村地區清潔取暖的普及率還較低。
最近,亞洲清潔空氣中心聯合北京化工大學和中國農村能源行業協會民用清潔爐具專業委員會,開展了針對中國北方典型農村地區特別是京津冀以外深入推廣農村清潔取暖典型地區的研究。研究表明,散煤取暖的單位污染物排放強度遠大于普通燃煤電廠和普通工業鍋爐。基于實地煙氣排放測試,PM2.5一次排放因子在2.19-4.3g/kg之間,最高可達普通燃煤電廠排放強度的近27倍和普通工業鍋爐的15倍。散煤取暖總量大、污染重,對空氣質量影響巨大。
散煤使用同時會造成嚴重的室內空氣污染,實地檢測顯示,農戶室內日均PM2.5濃度為255μg/m3,是世界衛生組織(WHO)提出的日均濃度指導值(25μg/m3)的10倍以上。37%的家庭一氧化碳室內日均濃度超過了WHO提出的日均濃度指導值(7mg/m3)。這兩項污染物給健康帶來了巨大風險。
目前的清潔取暖
市場是“政府主導、企業配合”。亟待完善政府職能轉換,健全清潔取暖市場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