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看午夜高清性色生活片/免费国产在线视频/欧美性福利/果冻传媒91制片厂演员有哪些

王遙:我國綠色金融迎來新突破

2019-11-12 22:28 來源: 中國經濟時報 |作者: 陳姝含

編者按

當今世界對綠色發展問題的關注已經超越過去任何時期,綠色發展已成為世界各國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和提升國家競爭力的重要內容。新中國成立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全社會對環境保護和生態文明建設的認識不斷深化,黨的十八大以來,環境保護和生態文明建設進入了新的歷史發展時期。當前,發展綠色金融存在的突出問題是什么,如何解決?近幾年有哪些創新的金融產品?本期專題試圖找出這些問題的解決之道,以饗讀者。

“近年來,中國綠色金融得到了迅速發展,在政策制定、市場建設、區域試點、國際合作等方面都取得了相當大的成績。”中央財經大學綠色金融國際研究院院長王遙在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采訪時說。當前,我國綠色金融體系已趨漸完善。在此期間,政策協調、環境風險分析、產品創新、標準制定等方面仍存在問題,還須各方合力解決。

可操作的頂層設計

2015年9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總體方案》,首次明確提出要“建立我國綠色金融體系”,“綠色金融”首次列入國家重大決策,自此綠色金融取得長足發展。

具體來看,首先,我國是世界上發展綠色金融的先鋒,政府及金融監管部門積極出臺政策,推動“自上而下”的政策落地。其次,綠色金融市場實現了穩健發展,并為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助力。另外,綠色金融改革試驗區試點工作成效顯著。綠色金融改革試驗區自設立以來,通過先行先試,在政府引導和推動、綠色金融產品創新、體制機制及其他重大創新,風險監測、預警及防范機制建設等方面形成了很多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和模式。最后,綠色金融國際合作取得重要進展。

“作為世界上少數具有完善綠色金融頂層設計的國家,我國綠色金融體系建設、創新實踐及區域試點經驗等,都具有可操作性,值得世界其他國家在綠色金融體系構建和未來發展過程中借鑒和學習。”王遙認為,具體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綠色金融與國家級戰略規劃對接。發展綠色金融的目的之一就是推動經濟轉型,實現高質量發展。為此,與國家未來發展重要規劃、重點區域相結合就顯得尤為重要。包括生態文明建設改革總體方案等國家戰略,雄安新區、粵港澳大灣區、長江經濟帶等區域重大發展戰略規劃中都將綠色金融放在了重要位置,而綠色金融也為這些地區的高質量發展作出了貢獻。

二是頂層設計完善“自上而下”地推動。與西方“自下而上”發展綠色金融的模式不同,中國的綠色金融發展采取了“自上而下”發展的模式。當前,我國已經形成了較為完善的綠色金融“頂層設計”。在政策制度的帶動下,政府有關部門、研究機構、金融機構、新聞媒體等都積極進行綠色金融的有關實踐,并形成了良好的互動局面。與此同時,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設立后,也形成了一系列可復制、可操作的實踐經驗,為綠色金融在全國乃至世界范圍內的拓展和進一步創新發展奠定了基礎。

三是促進經濟活動環境和社會效應的“外部性內部化”。在我國構建綠色金融體系的過程中,已經形成了通過貨幣政策和宏觀審慎體系促進綠色金融產品發展的實踐機制,各地政府通過財稅補貼、獎勵等手段激勵企業綠色化發展,間接促使了環境外部性的內部化。與此同時,我國通過綠色價格機制的構建,環境污染強制責任保險、環保稅等產品的創新,直接促使“外部性內部化”的實現。這也是我國綠色金融發展可分享的一個重要經驗。

政策協調有待多方合力解決

我國綠色金融發展取得的成績不容忽視,但在政策協調、環境風險分析、產品創新、標準制定等方面仍存在問題,亟待多方合力解決。

在王遙看來,政策協調方面,綠色金融政策推進和落地實踐,不僅涉及到金融管理和監管部門,也與財政、發改、工信、住建等其他政府部門產業政策、投資政策等密切相關;另外,各個省、區、市政府有關部門與上一級政府部門對接是否順暢,也決定了政策能否順利推進。因此,各部門的緊密協調配合,綠色金融政策與其他政策的順暢對接,是推動綠色金融發展的關鍵,也是當前面臨的挑戰。

一些金融機構環境風險與環境效益的量化分析能力仍然較弱。同時,從安全性和盈利性角度出發,對短期盈利能力有限、風險較高的綠色產業和綠色項目敬而遠之,環境風險和效益無法在金融定價中體現出來。

綠色金融產品仍需進一步創新。目前,綠色信貸、綠色債券/ABS、綠色保險、綠色基金、綠色信托等領域的產品模式創新,如環境權益抵質押貸款、綠色市政債、綠色融資擔保基金、綠色建筑保險等都已經陸續推出。但是,創新的產品目前只有少數案例,且適用的商業場景比較有限。因此,仍須依據市場需求不斷進行創新,發現普遍適用的場景,從而實現創新產品的全市場推廣。

綠色金融標準不統一的問題亟待解決。當前,我國已經出臺了綠色信貸、綠色債券、綠色基金等相關標準。在今年3月,《綠色產業目錄》的出臺,對綠色產業進行了詳細的劃分。各部委在過去幾年也出臺了相應的綠色行業標準。此外,各地方政府也制定了符合區域發展現狀的“綠色”標準。因此,應盡快開展標準的規范和統一工作,更好地引導綠色投向。

金融市場環境信息披露情況不容樂觀。目前,金融領域普遍存在環境信息披露較為薄弱、企業環境信息不完整等現象。環境信息披露制度的不健全,會直接影響機構投資者的投資決策和環保部門的政策與標準制定。

另外,綠色金融意識培養和能力建設仍須加強。目前,除直接承擔綠色金融的有關部門和人員外,相當數量的政府工作人員和金融從業者對于綠色金融的認知程度仍然較低,對諸如ESG投資理念等綠色理念知之甚少。在企業層面,通過綠色金融拓寬企業投融資渠道的專業知識和專門人員仍然十分缺乏。學術機構、研究機構的綠色金融研究力量也較為單薄,各級、各類媒體對于地方綠色金融發展的宣傳報道數量仍然有待提高。

完善綠色金融體系是關鍵

構建生態環保體系,發展綠色經濟離不開完善的綠色金融體系。我國綠色金融政策逐漸完善,規模不斷擴大,取得的成績也是有目共睹。展望未來,王遙認為,應重點發展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推動綠色金融有關標準的統一。《綠色產業目錄》的出臺,為綠色金融標準的統一奠定了基礎。接下來,各有關部門應在此基礎上,逐步規范和統一綠色金融有關標準,形成統一市場,引導資金投向。與此同時,參與構建全球綠色金融共同語言,中國標準與世界標準接軌,降低綠色投資交易成本,推動國際綠色金融市場互聯互通。

二是規范環境信息披露和存續期募集資金管理。環境信息披露可以很好地服務于投資者的投資決策制定,幫助排除那些環境不友好、不可持續的投資項目,提升我國環境信息披露質量的重要一點就是要提升金融、評級等中介機構的環境風險和環境效益分析能力。此外,對于募集資金的存續期管理也很重要。目前市場上關于綠色項目募集資金使用后續情況的披露較少,無法保證綠色資金真正用到了綠色項目上,會造成一定的風險,也與募集資金的初衷相違背。如果想通過綠色金融精準支持綠色產業發展,就必須形成資金募集前和募集后全方位的資金使用信息披露,讓綠色企業和綠色項目接受全市場的監督。


三是擴大綠色金融改革創新區域試點范圍。首批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成立兩年以來,已經取得了非常豐碩的成果。在推進各地區綠色發展的同時,也一定程度上帶動了經濟增長,實現了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的兼顧。在這些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基礎上,應擴大綠色金融區域試點的范圍,結合當地情況出臺配套政策,為企業提供貸款、債權融資等方面的支持,這對我國綠色金融參與主體多元化發展、金融支持實體經濟具有重大意義。

四是創新綠色金融產品和服務。盡管當前各個改革試驗區、金融機構等都相繼推出了綠色金融領域的創新產品,但綠色金融的進一步發展離不開各主體因地制宜、因時制宜地進行綠色金融產品創新,進而拓寬融資渠道,降低融資成本,更好地發揮綠色金融在引導綠色發展方面的作用。

最新評論

碳市場行情進入碳行情頻道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