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法國液化空氣公司與中國
石化在
北京簽署諒解備忘錄,以加速中國
市場氫能
交通解決方案部署。同時,中國石化控股、法國液化空氣公司作為參股方之一將發起成立氫能公司,共同推動中國氫能產業發展。兩大巨頭的跨國合作成為中國氫能熱潮的最新注腳。
然而,產業發展不可能一蹴而就。目前,國內氫能發展雖有
政策助力,但政策與產業的脫節以及產業短板的制約
問題仍然存在。多位業內人士向記者表示,對于當前的中國氫能產業而言,突破政策和產業短板,找到適合的發展路徑尤為關鍵。
職責歸口管理尚待明晰
記者了解到,各地主管部門不統一、主管部門之間職責界限模糊一直是氫能產業發展面臨的外部制約之一。以加氫站為例,由于目前氫氣屬于危化品,國內沒有統一的建設程序覆蓋加氫站建設,因此在加氫站建設過程中往往因找不到問題歸口部門而影響建設進程。
在此前已出臺的各地政策中,只有廣東對氫能產業鏈條尤其是加氫站建設明確了具體的負責部門。今年6月6日,廣東省發布《關于加快新能源汽車產業創新發展的意見》,其中明確了加氫站從設計、建設到運營中的所有問題由該省住房城鄉建設廳負責。
10月10日,寧波發布關于公開征求《寧波市促進氫能產業發展實施辦法》意見的公告,在企業引進培育、加氫站、燃料電池汽車應用、人才培育和引進、平臺、關鍵技術突破及成果轉換、行業標準制定、園區培育等方面明確了責任單位。
“責任明確非常必要,氫能行業涉及面廣,從制氫、儲運氫到最后的應用是一根很長的鏈條,除涉及材料、裝備等技術和工程問題外,還有市場和政策等更為宏觀的問題。”中科院寧波材料所新能源所所長陳亮研究員告訴記者。
一位不愿具名的業內人士表示,對于龐大的氫能產業而言,想要明確其鏈條上每一個節點的細分責任難度較大,但類似寧波出臺的《辦法》中對責任部門的明確是一種完善和進步,對氫能行業的發展無疑有積極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