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變化是投資者越來越重視的議題,也有企業希望有計劃地針對這方面開展相應的工作,但又經常發覺無從下手,不知道如何將自身的氣候風險治理與管理信息進行披露,才能滿足投資者的要求。
近日,美國的SASB(可持續發展會計準則委員會,Sustainability Accounting Standards Board)與CDSB(氣候披露標準委員會,Climate Disclosure Standards Board)針對TCFD(氣候變化相關財務信息披露工作組,Task Force on Climate-related Financial Disclosure)的建議報告,合作發表了《TCFD實施指引》。這里就專門為各位介紹一下TCFD,以及對氣候變化相關財務信息進行披露的要訣。
TCFD到底是什么?
隨著可持續發展理念的不斷普及,G20財長和央行意識到
市場及社會對氣候變化潛在財務影響的理解是不充分的。企業對氣候變化財務影響的披露不足可能會影響有效的資產定價和配置,從而威脅金融市場的穩定。于是在2015年12月,金融穩定理事會(Financial Stability Board)設立了TCFD,致力于為金融機構和非金融機構制定一套自愿的披露建議。TCFD于2017年6月發表了建議報告的最終版,為各機構提供了一個框架,以披露氣候相關風險(包括實體風險和轉型風險)和機遇對其戰略規劃、風險管理及財務狀況的影響。
TCFD在披露建議的框架中,要求金融機構及企業針對氣候變化從治理、策略、風險管理、指標與目標四個方面進行管理和披露。針對不同行業,TCFD也提供了不同的內容披露建議。以TCFD框架為披露建議,企業可就其氣候變化風險管理進度調整披露內容。
怎樣評估和判定氣候風險?
TCFD明白對普遍的投資者或企業來說,氣候變化帶來的風險還是較難理解的。因此,TCFD把氣候風險大致分為兩類:
實體風險
轉型風險
實體風險指的是氣候變化對企業的實體影響,如:
極端天氣事件帶來的急性風險:洪水、臺風、熱浪等極端事件會對公司的資產造成直接損害,導致額外的資本支出、收入減少和資產減值。
長期氣候模式發生變化帶來的慢性風險:氣溫上升、干旱等可能影響生產力和產出水平。
國際社會已承諾采取行動以應對氣候變化,相關行動包括改變
政策、法律、技術以及市場前景。
取決于行動的力度及規模,這些政策、法律、技術及市場的改變將為企業帶來不同程度的財務、合規和聲譽風險。
除風險以外,TCFD也鼓勵企業了解氣候變化所帶來的機遇,例如發展替代性能源、提高資源利用效率、發展新型低排放的產品和服務、創建低碳投資市場等。
企業怎樣做才能滿足投資者的期望?
《TCFD實施指引》基于TCFD建議報告的披露建議,透過CDSB的披露框架及SASB的披露標準,為企業提供更切實可行的方法,將TCFD建議的氣候風險有效披露,并將企業的氣候風險與機遇轉化成財務數字,使投資者做出可靠的決定。“指引”提出了11個讓企業符合TCFD建議的實行重點。
治理戰略
TCFD的建議強調企業的董事會與高級管理層對氣候風險及機遇的治理。企業可通過審計及風險委員會加強董事會對氣候風險和機遇的監督。同時企業應加強可持續發展、治理、財務與合規部門的合作,并明確各部門的角色。
TCFD的最終目標是為投資者提供氣候風險和機遇相關的財務意義,使其作出更全面的投資決定。因此,企業應將氣候風險與機遇與其對財務的影響進行聯系,例如收入、支出、資產、負債及金融資本等,以提供相關的財務資訊予投資人。
風險管理披露
企業可參考WBCSD和COSO的指引,在現行的企業風險管理流程中加入對氣候風險管理的內容。
為滿足投資人的期望,企業應咨詢投資者對氣候風險披露的期望。同時,企業應善用現行的工具,包括CDP(碳信息披露項目,Carbon Disclosure Project)問卷、CDSB框架及SASB披露標準,從而提升對氣候變化披露的質量。企業也應將TCFD建議的元素納入年報內有關風險、管理層討論及分析(MD&A)和治理部分的討論。
雖然氣候變化看似遙遠,但投資者已經越來越重視企業應對氣候變化的態度??紤]到氣候變化帶來的風險能讓企業的業務得以延續,企業更應抓緊氣候變化帶來的機遇,使其持續為企業創造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