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礎四國”于此間舉行的聯合國氣候變化馬德里大會(COP25)上發布部長級聯合聲明,強調2020年前議題的進展是衡量本屆大會成功與否的標準,發達國家在2020年前所做承諾必須兌現。
COP25期間巴西、南非、印度、中國(“基礎四國”)部長舉行會議。部長們強調COP25應取得以下重要成果:一是完成《巴黎協定》第6條實施細則談判;二是授權在《公約》附屬履行機構(SBI)下開展一項為期兩年的工作計劃,評估2020年前行動進展和差距,為填補這些差距作出必要安排;三是敦促發達國家兌現向發展中國家提供資金、技術開發和 轉讓,以及能力建設支持的承諾;四是推動全面準確理解和落實《巴黎協定》條款。
發達國家曾承諾,到2020年每年籌集1000億美元用于幫助發展中國家應對氣候變化,但一直未能完全兌現。
部長們重申,衡量締約方雄心的首要標準是履行其承諾。發達國家在2020年前所做承諾必須兌現,因為完成2020年前議程對于為2020年后互信和雄心奠定基礎至關重要。必須 評估和彌補2020年前發達國家在減緩、適應、實施手段和報告方面的差距,避免向發展中國家轉移任何負擔。
聲明提到,發達國家強有力落實向發展中國家提供支持的承諾,是討論提升當前承諾的先決條件。
“不管要提什么樣的目標,最重要的還是落實?!敝袊韴F副團長、生態環境部氣候司司長李高對中新社記者表示,盤點2020年前行動目標的工作不是“向后看”,而是為了更好地使得各方為推進全球氣候治理進程向前而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