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挑戰與經濟機遇并存
中國既是產生
碳排放的大國,也是綠色產品的最大
市場。截止2019年,中國每年燃燒的煤炭約占全球總燃量的一半,每年的碳排放約占全球總量的30%。然而,中國也是太陽能電池板、風力渦輪機和電動汽車的主要市場,全球安裝的太陽能電池約有三分之二產自中國。
氣候變化的應對計劃帶來新的契機。中國乃至全球企業都在嚴肅認真應對氣候變化、采取措施減少碳排量。93%的中國內地CEO認為,企業的利益相關者(如客戶、員工、投資方、監管機構)對企業應對氣候變化的方案抱有合理期望。同樣比例的中國內地CEO認為其所屬企業將從政府補貼或“綠色”投資(環保投資)激勵中獲益。
同意以下氣候變化相關陳述的CEO比例
2010年普華永道全球CEO調研報告初次提到氣候變化的
問題時,大家還缺乏對氣候變化影響的認識,企業也沒有看到采取應對氣候變化的措施能帶來的價值。例如,當時只有14%的中國內地CEO堅信企業可獲益于政府補貼或“綠色”投資激勵,到了2020年,該比例升至41%。自此,中國內地成為全球最大的綠色金融市場之一,國內企業也開始投資該領域。中國擁有全球最大的
碳交易場所。綠色債券的發行,也反映了中國力爭成為全球可持續性投資標桿的決心。國家主席習近平也將環境保護列為了他第二個任期內的三大優先任務之一,并一直提倡優先發展綠色金融。
非常同意以下氣候變化相關陳述的CEO比例
在不確定中砥礪前行
隨著全球人口增長,氣候變化和自然資源緊缺帶來的壓力不斷增加,可持續發展逐漸提上政治、社會和商業活動的主要議程。隨著低碳、可持續的產品與服務日益普及,新的市場和機遇也隨之出現。那些最為靈活應變的企業能夠預見這些變化并開發相應的新產品與服務,并將他們在商業道德、社會與環境方面的專業能力與資質轉化為競爭優勢,將可持續發展愿景整合到企業長期戰略當中。
普華永道中國于2018年加入了氣候組織(The Climate Group)和碳信息披露項目 (Carbon Disclosure Project)聯合發起的RE100行動倡議。自2019年開始,我們通過采購國家風能發電的I-REC可再生能源證書,在中國全部的辦公運營場所采用可再生能源以滿足全部的
電力需求。我們希望通過率先實行使用可再生能源,為日后制定相關
政策奠定基礎,并希望其他企業共同行動。
隨著氣候變化不斷加劇,其所帶來的影響也越發明顯:全球氣溫升高、降雨模式改變,許多地區的氣候變化無常、難以預測。同時,氣候變化對經濟、社會的影響也不確定。更為重要的是,應對氣候變化的
減排方案,對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當代人和下一代的福祉也具有不同程度的影響。個人、家庭、企業和政府需要各方聯動,在不確定中提升可持續發展的韌性。
關于報告
在第23期全球CEO調研系列報告中,普華永道采訪了全球各地的CEO,調查了他們如何應對不確定的宏觀經濟環境,并據此調整業務運營方向。本次調研主題包括CEO對經濟增長的預期、企業當前面臨的威脅、建設現代員工隊伍面臨的挑戰以及數據隱私的未來。這次調研于2019年9月至10月期間進行,共有來自83個國家和地區不同行業的1,581名高管參與了本次調研。
這是調研系列的中國報告,闡述了中國內地和
香港的195名企業高管的觀點。在本報告中,“中國”指中華人民共和國,包括香港受訪高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