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第三屆巴黎和平
論壇視頻致辭中重申,中國將提高國家自主貢獻力度,力爭2030年前二氧化
碳排放達到峰值,2060年前實現
碳中和,中方將為此制定實施規劃,愿同歐方、法方以明年分別舉辦生物多樣性、氣候變化、自然保護國際會議為契機,深化相關合作。最近一段時間以來,中國最高領導人在應對氣候變化和中歐綠色合作領域的一系列表態提振了全球信心,在歐洲引起廣泛關注。對此,熱點觀察評論員對話丹佛斯集團中國區董事會主席雷德文,以駐華歐企的視角加以評述。
丹佛斯成立于1933,是一家總部設在丹麥的全球性跨國公司,被認為是電氣化、數字化和智能制造領域的全球領導企業之一,致力于為合作伙伴提供高能效的解決方案。1996年,丹佛斯在中國建立第一家工廠。
熱點觀察:雷德文先生,作為在華發展的歐洲企業,丹佛斯如何看待中國的碳中和目標?
雷德文:當習主席在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上公布中國碳中和計劃時,我們感到非常驚喜。時下,受新冠疫情影響,對氣候變化議題的關注度下降,第二十六屆聯合國氣候大會推遲舉辦,疫情防控上升為各國政府議程的首要位置。在這樣一個時間節點,中國政府作出一個如此重大的承諾,大幅提振了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的信心。
這一聲明發布不久前,中歐雙方剛剛舉辦了中歐峰會。雙方同意就環境與氣候
問題開展高層對話,并在綠色增長領域建立雙邊伙伴關系。在習主席聲明發布之前,歐盟委員會也宣布將提高溫室氣體
減排目標,計劃到2030年減排55%。 我們相信并非常看好中歐在碳中和與綠色發展領域的共同未來。我們很欣喜地看到,中歐之間不斷深化的合作以及雙方最近公布的宏偉的目標必將加快這一進程,而這其中所不斷展現出來的在氣候變化領域的新機遇也讓我們非常興奮,充滿期待。
熱點觀察:您怎么看待中歐間在綠色領域的合作?
雷德文:中歐在綠色增長領域未來合作的空間很大,這一合作不僅可以幫助雙方達成剛設定的應對氣候變化的宏偉目標,還將為其他國家和地區指明方向。中國和歐盟在這一領域的所作所為對全世界來說意義重大。中國宣布的2060年碳中和計劃將有助于緩解氣候變暖的趨勢,預計到本世紀末將緩解全球溫度上升0.2-0.3攝氏度。同時,歐盟和中國所發揮的領導作用將對其他主要碳排放國施加壓力,以采取同樣的行動。數據顯示,二十國集團成員碳排放量占全球78%,全球前四大排放經濟體排放量占全球排放量的一半以上。隨著中國和歐盟開始采取行動,國際目光將會轉向其他排放國,促使其采取行動。
熱點觀察:您怎樣看待傳統行業的綠色轉型,以及有哪些路徑可以實現以上目標?
雷德文:我認為,丹佛斯集團在區域供熱和行業耦合方面有很多現成的解決方案,可以幫助中國立即開始行動,盡快將煤炭能源淘汰,成功將峰值提前,實現零碳發展。
傳統產業的綠色轉型是一個非常大的話題。從我們專業角度來看,有很多現存的綠色技術和解決方案,可以迅速而且以較低成本進行實施,例如余熱余能的回收利用。像中國這樣的工業化經濟大國可以通過行業耦合、能源綜合利用,快速、經濟、高效地減少排放,為全社會形成多贏局面,同時也為人民的健康和福祉創造價值。
從中國百年
冶金城市本溪的實踐來看,通過行業耦合,目前本溪市已逐步將
鋼鐵行業的余熱資源轉變為區域供熱熱源。經過改造,城市冬季的供熱系統的穩定性和居民的舒適度大幅提升,每年的煤炭消耗總量減少了26500噸,這意味著二氧化碳排放量減少69,000噸,氮氧化物和硫氧化物排放也大幅降低。此外,當地的供熱公司第一年便扭虧為盈,由年虧損近300萬美元扭轉為實現盈利約25萬美元,第二年的盈利達到約73萬美元。(熱點觀察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