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低氣候變化國際貿易壁壘,加強綠色金融工具的配合和協調
周小川在講話中提出涉及氣候變化的國際貿易應該實行零關稅、零壁壘,同時要利用多種綠色金融機制進行配合和支持。
隨著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egional Comprehensive Economic Partnership,RCEP)的正式簽署,當前世界上人口最多、經貿規模最大、最具發展潛力的自由貿易區正式啟航,同時也為降低RCEP成員氣候變化貿易壁壘創造了條件。此外,中國綠色金融發展迅速,綠色信貸、綠色債券等規模不斷擴大,相關標準不斷完善并正在與國際接軌,可考慮通過發行綠色低碳票據、支持綠色資產抵質押融資的方式對氣候變化國際貿易進行支持。
隨著全國碳
市場覆蓋行業范圍以及市場交易主體范圍的不斷擴大,中國
碳市場形成的碳價信號將對各行業綠色低碳轉型產生深遠的影響,也會通過供應鏈等多種方式帶動相關國家和地區應對氣候變化。在保障碳市場平穩有效運行的前提下,建議在適當時機進一步挖掘碳資產的金融屬性,借鑒資本市場經驗,提升碳市場流動性,為將碳價切實融入投資者的戰略制定、風險管理和投資決策,帶動金融行業的綠色低碳轉型奠定良好的基礎。
總體來說,
碳排放權交易機制與資本市場的進一步融合和互動不僅對推進碳市場良好有序發展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同時也為金融市場提供了新的增長點。特別是在本次新冠疫情的影響下,經濟增長面臨的不確定性以及金融市場面臨的波動性將持續增加,各界對于經濟社會整體可持續發展以及低碳轉型愈發關注,而其對金融市場的影響也已逐步顯現。值得注意的是,歐盟推出的可持續金融框架以減緩氣候變化為核心,從信息披露、投資項目分類等多角度提出了嚴格的要求。中國應該堅持以建設全國碳
排放權交易市場為核心抓手,積極參與國際標準的制定、進一步加強國際交流,在實現合理、穩定碳定價的同時,依托碳市場數據收集和監管體系,建立符合中國特色的信息披露、投資項目評判等相關標準,為完善中國綠色金融框架體系、爭取國際話語權做好充足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