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看午夜高清性色生活片/免费国产在线视频/欧美性福利/果冻传媒91制片厂演员有哪些

劉振亞: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根本途徑

2021-3-17 13:08 來源: 全國能源信息平臺舉報

碳達峰碳中和的實現方式


  碳排放受經濟發展、產業結構、能源使用、技術水平等諸多因素影響,根源是化石能源的大量開發使用。目前我國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比重為85%,產生的碳排放約為每年98億噸,占全社會碳排放總量的近90%。解決碳排放問題關鍵要減少能源碳排放,治本之策是轉變能源發展方式,加快推進清潔替代和電能替代(“兩個替代”),徹底擺脫化石能源依賴,從源頭上消除碳排放。清潔替代即在能源生產環節以太陽能、風能、水能等清潔能源替代化石能源發電,加快形成清潔能源為主的能源供應體系,以清潔和綠色方式滿足用能需求。電能替代即在能源消費環節以電代煤、以電代油、以電代氣、以電代柴,用的是清潔發電,加快形成電為中心的能源消費體系,讓能源使用更綠色、更高效。

  建設中國能源互聯網為推進“兩個替代”,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提供了高效可行的系統解決方案。我國清潔能源資源豐富但與主要用能地區逆向分布,實現“兩個替代”,需要解決好能源開發、配置和消納問題。中國能源互聯網是清潔能源在全國范圍大規模開發、輸送和使用的基礎平臺,是清潔主導、電為中心、互聯互通的現代能源體系,為能源轉型升級、減排增效提供了重要載體,實質是“智能電網+特高壓電網+清潔能源”,智能電網是基礎,特高壓電網是關鍵,清潔能源是根本。

  建設中國能源互聯網是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四個革命、一個合作”能源安全新戰略,推進國內能源互聯網建設,搶占全球能源互聯網構建制高點等重要指示精神的必然要求,將加快推動清潔能源大規模開發和電能廣泛使用,全方位減少煤、油、氣消費,促進能源生產清潔主導、能源消費電能主導(“雙主導”),能源電力發展與碳脫鉤、經濟社會發展與碳排放脫鉤(“雙脫鉤”),以能源體系零碳革命加快全社會碳減排,實現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

  加快發展特高壓電網是構建中國能源互聯網的關鍵。特高壓技術作為我國原創、世界領先、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重大創新,破解了遠距離、大容量、低損耗輸電世界難題,是構建特大型互聯電網、實現清潔能源在全國范圍高效優化配置的核心技術。經過十幾年的不懈努力,我國在特高壓技術、裝備、標準、工程等方面實現全面引領,建成世界上電壓等級最高、配置能力最強的特高壓交直流混合電網,2019年輸送電量達4500億千瓦時,一半以上為清潔能源發電,為保障能源安全、推動清潔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以特高壓電網引領中國能源互聯網建設,推動我國碳減排總體分3個階段。

  第一階段盡早達峰(2030年前)。重點是推進西部、北部清潔能源基地特高壓直流外送通道和東部、西部特高壓交流骨干網架建設,加快清潔能源大開發,壓控化石能源消費總量,主要以清潔能源滿足新增能源需求,電力、能源、全社會分別于2025、2028、2028年實現碳達峰,峰值為45億、102億、109億噸。

  第二階段加速脫碳(2030~2050年)。重點是全面建成中國能源互聯網,形成東部、西部兩個特高壓同步電網,深入推進清潔替代和電能替代,帶動產業結構調整和經濟轉型升級,2050年電力實現近零排放,能源、全社會碳排放分別降至18億、14億噸,相比峰值下降80%、90%。

  第三階段全面中和(2050~2060年)。重點是進一步發揮中國能源互聯網的帶動作用,推進各行業各領域深度脫碳,結合自然碳匯、碳移除等措施,力爭2055年全社會碳排放凈零,實現2060年前碳中和目標。

  構建中國能源互聯網將打造能源轉型和碳中和的中國模式,優勢顯著、效益巨大。一是見效快。相比現有發展模式,我國清潔能源開發速度和全社會電氣化率增速都將提高1.5倍以上,到2060年,清潔能源占一次能源比重將達90%,電能占終端能源比重將達66%,高效實現能源清潔化和電氣化的全面轉型。二是成本低。預計2020~2060年我國能源電力系統累計投資約122萬億元,占GDP比重不到1.2%,其中清潔能源、能源傳輸、能效提升投資分別占47%、32%、12%,全社會碳減排邊際成本僅為260元/噸,遠低于700元/噸左右的全球其他減排方案。三是綜合價值大。中國能源互聯網在促進氣候治理、改善環境與健康、減少油氣進口、帶動產業升級、創造更多就業等方面將產生巨大協同效益,累計創造社會福利可達1100萬億元,相當于能源系統每投入1元能夠產生9元的綜合效益,對我國高質量發展作用顯著。

最新評論

碳市場行情進入碳行情頻道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