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看午夜高清性色生活片/免费国产在线视频/欧美性福利/果冻传媒91制片厂演员有哪些

劉振亞: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根本途徑

2021-3-17 13:08 來源: 全國能源信息平臺舉報

加快各領域深度脫碳,確保實現碳中和


  在碳達峰基礎上推進碳中和,加快清潔能源對化石能源消費存量的全面替代是關鍵。發揮中國能源互聯網的平臺作用,進一步加快清潔能源大規模開發和電能廣泛使用,在能源生產消費各環節、碳排放各領域對化石能源進行深度替代,將推動能源系統全面脫碳,促進產業體系和生產生活方式綠色轉型,加速我國碳減排進程,在2055年前后實現碳中和目標。

  全面推進能源生產脫碳。加快建成以特高壓電網為骨干網架、各級電網協調發展的中國能源互聯網和統一高效的全國電力市場,發揮大電網大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全面加快太陽能、風能、水能等清潔能源和儲能跨越式發展,以光風水儲輸聯合方式實現能源大范圍經濟高效配置,滿足經濟社會發展需求。這種多能互補、廣域平衡、清潔高效的能源發展方式,將打破能源供給的資源約束和時空約束,充分利用資源差、負荷差、電價差,推動能源結構布局優化和效率效益提升,實現全面脫碳轉型。預計到2055年,我國清潔能源裝機、發電量將分別達到73.5億千瓦、16萬億千瓦時,占總裝機和總發電量比重均接近94%,電力跨省跨區跨國配置能力超過10億千瓦,推動能源生產碳排放從2028年的52億噸降至2.3億噸。

  全面推進能源消費脫碳。大力深化各領域電能替代,構建以清潔電力為基礎的產業體系和生產生活方式,擺脫煤、油、氣依賴。工業領域加快鋼鐵建材化工等高耗能行業電氣化升級,大幅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建立綠色低碳發展的工業體系。預計到2055年,我國工業領域電氣化率將達到60%,碳排放從2028年的31.2億噸降至3.3億噸。交通領域大力發展電動和氫能汽車,提升電氣化鐵路比重,以電能和電制清潔燃料替代航空航海化石能源需求,實現從油驅動向電(氫)驅動轉變。預計到2055年,我國交通領域電氣化率將達到70%,碳排放從2028年的12.2億噸降至2億噸。建筑領域普及建筑節能改造和智能家電應用,推動炊事、供熱、制冷等全面電氣化,倡導零碳生活方式。預計到2055年,我國建筑領域電氣化率將達到75%,碳排放從2028年的6.5億噸降至1.1億噸。通過協同推動上述重點領域電氣化轉型,預計到2055年,我國全社會電氣化率將超過60%,能源消費碳排放從2028年的50億噸降至6.4億噸。
全面推進非能利用領域碳減排。鋼鐵、建材、化工等傳統工業除能源消費碳排放外,還會在原料生產和加工的過程中造成碳排放。目前,我國每年工業過程產生的碳排放大約為10億噸左右。依托中國能源互聯網,積極利用清潔電力制造氫氣、氨氣、甲醇、甲烷等原材料,推動以氫能煉鋼替代焦炭煉鋼,優化建材、化工行業工藝流程,將促進傳統產業向低耗能、低排放、高附加值方向加快轉型,大幅減少工業過程中產生的碳排放。預計到2055年,我國工業生產的高新化、智能化、綠色化水平將顯著提升,工業生產過程中非能利用產生的碳排放將從2028年的13億噸降至5.4億噸。

  大力推進自然碳匯和碳捕集。受資源、技術、經濟性等因素影響,到2055年左右,我國能源生產、消費以及工業非能利用領域還有約14億噸碳排放需要通過自然碳匯、碳捕集等措施予以解決。應積極開展生態治理,加大力度實施植樹造林、荒漠改善、水土保護等行動,發揮森林、農田、濕地等重要作用增加自然碳匯。同時,積極研發和推廣化石燃料碳捕集利用與封存、生物質碳捕集與封存、直接空氣捕集等技術,提高碳捕集能力。預計到2055年,自然碳匯和碳捕集能夠分別提供約10億、4.5億噸負排放,解決碳中和“最后一公里”問題,助力實現全社會碳中和目標。

最新評論

碳市場行情進入碳行情頻道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