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上海為例,據上海市生態環境局2月5日印發的《上海市納入碳排放配額管理單位名單(2020版)》及《上海市2020年碳排放配額分配方案》,包括寶鋼股份、東方
航空在內的314家企業被納入配額管理名單。上海市2020年度碳交易配額總量為1.05億噸,納管企業的配額分為直接發放和有償發放兩部分,前者依據企業上一年度含碳能源(天然氣除外)消耗導致的占比情況來確定,后者則由企業實行有償競買。
此外,在履行清繳義務時,如果納管企業配額不足,通過上海市碳交易平臺購買補足,亦可用CCER進行配額清繳,1噸CCER相當于1噸碳排放配額,但不得超過當年度經過審定的碳排放量的3%;若納管企業配額有結余,則可在后續年度使用或用于配額交易。
在此背景下,
節能減排成為納管企業的首要目標。春秋航空董事長王煜在接受采訪時曾表示,公司采取更精細的管理以控制排放,比如精準核定機載水箱的水量以降低飛機載荷?!拔覀冞@幾年的排放沒有超額,還獲得了獎勵?!?/div>
“碳交易是市場化行為,理論上價格由市場決定,但還取決于政府核定配額的松緊程度?!绷植畯娬f。這意味著核定配額的多寡,直接影響碳交易價格。
從現階段碳交易試點情況看,各地迥異的總量確定方法和配額分配方案導致碳價格差異較大。據
北京市碳排放權電子交易平臺的
行情信息,2020年1月至3月,北京市碳排放配額成交均價在73.1元/噸至87元/噸的區間;截至同年5月,重慶市碳排放權交易試點累計成交量1000萬噸,累計成交金額5576萬元,折合每噸單價僅為5.576元。
“
碳市場雖然是市場化形式,但政府起到的作用非常大?!绷植畯娊忉尩?,“配額寬松,碳價格就會低迷,無法體現對企業節能減排的影響;配額過緊,過高的碳價格又可能會影響產業發展。政府需要平衡其中的‘量’和‘度’。”
即便是日趨成熟的歐盟排放交易體系,在全球金融危機后也曾經歷過因配額過剩而造成的交易價格低迷、排放約束有限的困境,直至實行“市場穩定儲備”改革后,碳價格才從約5歐元/噸攀升至如今的約30歐元/噸。
隨著全國碳交易市場6月底前上線交易,以及發電企業的參與,未來將出現全國與地方兩種碳交易價格。對此,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總經理劉杰表示,全國碳交易市場與地方碳交易市場都是獨立的交易市場,價格之間沒有聯動機制,但全國市場的價格會影響地方區域市場的價格。
中國碳
論壇等機構在去年底共同編寫的《2020年中國碳價調查報告》預計,全國碳交易市場建立之初的碳價格約為49元/噸,到2030年有望達到93元/噸,本世紀中葉將超過167元/噸。此外,該報告考慮到中國在調查開展后作出
碳中和承諾,認為最新價格預期很可能高于調查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