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看午夜高清性色生活片/免费国产在线视频/欧美性福利/果冻传媒91制片厂演员有哪些

專訪殷紅|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對銀行意味著哪些機會與挑戰?

2021-3-25 08:42 來源: 可持續發展經濟導刊 |作者: 胡文娟

對于銀行業務發展而言,碳中和目標意味著什么?


A:碳中和目標下,國家和相關部委將采取一系列措施,推進經濟結構的低碳轉型。根據國際經驗,所采取的措施主要有以下方面:一是壓降高碳排放,如減少化石能源、工業、交通和建筑碳排等;二是發展低碳行業,如清潔能源、綠色建筑、綠色交通、工業節能減排等;三是碳中和與碳儲存,如植樹、碳捕捉和碳儲存;四是財稅政策,如碳稅、碳交易、綠色金融等。在經濟結構的低碳轉型的趨勢下,銀行業會迎來巨大的市場機遇。

首先,低碳轉型將創造大量投資需求。根據清華大學氣候變化與可持續發展研究院的研究,今后30年,“碳中和”將為中國帶來138萬億元的投資機遇。一是清潔能源、綠色交通、綠色建筑、節能環保等低碳產業將得到快速發展。二是綠色低碳技術將加速創新,產業的綠色升級依托技術的進步,如光伏成本在過去10年中下降了80%-90%,行業投資價值顯著上升;三是碳捕捉、碳封存技術也將快速發展,最終實現商業可持續。

其次,ESG投資市場將快速發展。疫情發生以來,ESG理念被更多全球投資者認可和關注,2020年底,美國責任投資規模接近17.1萬億元,同比增長42%,可持續投資占資產管理總規模的33%;三季度亞洲可持續基金規模季度增長率高達75%,其中日本暴增了160%;2020年底我國可持續投資基金總規模已經超過1172億元、數量達到124只,分別較2019年底增長58%、12%。

投資人對上市銀行的ESG表現的關注顯著上升,主要表現在:一是投資人關于ESG方面的相關調研、交流、咨詢量較往年成倍增加;二是投資者關注的焦點集中在是否公開提出減碳目標或作出相關承諾、是否發布單獨的環境信息披露報告、是否公開資產碳排放數據等。

第三,碳金融產品將不斷創新。從歐盟碳市場來看,碳金融產品主要包括碳期貨、碳基金、碳資產質押融資、碳資產回購式融資、碳配額托管、綠色結構性存款。其中,碳期貨占市場成交量的90%,成交額的95%,其他碳金融產品相對較少。

我國銀行業可考慮的創新方向包括:資產業務方面,積極探索碳排放權質押貸款、國際碳保理融資、碳收益支持票據等;發行低碳主題信用卡,為個人客戶提供新能源汽車貸款、綠色住房信貸。負債業務方面,發行碳中和主題投資債券、碳項目收益債,發行碳中和借記卡等。中間業務方面,創新“二氧化碳掛鉤型”的綠色理財產品,開展碳交易財務顧問等新型投行類產品創新;同時,發揮銀行在耗能行業和項目融資中的傳統優勢,拓展環境信息與環境風險管理咨詢業務。

最新評論

碳市場行情進入碳行情頻道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