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界人士和團體都要求政府在2030年之前在2005年的基礎上至少減排50%
當然,這只是個計劃。而這項法案能否實施,將取決于拜登及其盟友是否有能力向公眾以及國會中的民主黨議員推銷這項法案,這些人在參眾兩院都占有微弱多數,他們可能會試圖削弱他的提案。他們論點的核心是,該計劃將創造“就業,就業,就業”。拜登還形容這項投資對“未來幾年贏得與中國的全球競爭”至關重要。
公眾最初的反應是非常積極的。公眾支持新的就業機會和基礎設施,并愿意看到政府把錢花在這些方面。近四分之三的美國人,包括大多數共和黨人,目前都支持這項計劃。但隨著共和黨人和右翼媒體不斷批評,這一支持率可能會下降。迄今為止,他們的批評主要集中在資金不會流向“真正”的基礎設施(即道路和橋梁),而是流向“極左”優先事項,包括“綠色新政”和對工會的支持。共和黨參議院少數黨領袖米奇·麥康奈爾(Mitch McConnell)說:“這項提案似乎利用‘基礎設施’為幌子,實現了一代人以來最大規模的增稅。”
麥康奈爾說得沒錯,拜登的計劃確實通過提高企業稅來支付大部分費用。而前總統特朗普已經將企業稅降到二戰前以來從未有過的水平。拜登還希望打擊美國公司的海外避稅行為。他鼓勵政府和消費者“購買美國貨”,并為美國公司提供一系列激勵和機會。但是,它們也必須貢獻自己應當貢獻的份額。
這些投資如果付諸實施,將取得什么樣的效果,尚待觀察。美國這艘大船在特朗普的指揮之下開始向著礁石駛去,要使其回歸正確航向將需要很長時間。除了重振經濟,人們還希望建設清潔能源基礎設施,從而顯著減少美國溫室氣體排放,并讓世界看到巴黎協定的溫控目標有望實現。
4月22日到23日美國將主辦有40多位世界各國領導人參加的地球日峰會。拜登政府計劃在此之前根據《巴黎協定》發布一項新的國家氣候目標,即國家自主貢獻(NDC)。州長們、市長們、綠色團體、醫療專業人士、企業界、學術界和其他各界都要求政府在2030年之前在2005年的基礎上至少
減排50%。雖然這一目標被認為相當具有雄心,但還不足以抵消美國對氣候變化的歷史“貢獻”。
這一目標如果實現,或許可以讓世界看到將全球升溫控制在1.5攝氏度內的希望。硬性目標加上巨額投資,可以刺激更廣泛、更迅速的變革,而在這個過程中,隨著企業看到新的機遇和
市場的出現,也會帶來巨大的私營部門投資。但轉向正軌還有很多事情要做。為了實現《巴黎協定》的全球目標,美國還必須停止出口包括液化天然氣在內的高污染化石能源。迄今為止拜登一直不愿對此采取強硬立場。
拜登的計劃是很好的第一步。防止危險的氣候變化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隨著百年一遇的特大風暴突然開始頻繁發生,一代人僅一次的投資計劃也必須進行。
翻譯:奇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