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看午夜高清性色生活片/免费国产在线视频/欧美性福利/果冻传媒91制片厂演员有哪些

鄒驥:中國正處于能源革命的前夜,有望提前5年完成碳達峰

2021-4-23 13:23 來源: 觀察者網 |作者: 劉惠

我們在“碳中和”和“碳達峰”的道路上,能源、交通、建筑、工業、農業會如何轉型?有哪些成功的經驗可以借鑒?


鄒驥:這塊的內容非常多,我簡單概括一些。能源的轉型是深度低碳化,也就是大幅度降低化石能源。

目前我們的能源結構中,化石能源占比80%多,非化石能源到2020年,也就剛超過15%。化石能源主要來源是煤炭、石油、天然氣,煤炭又占到其中的57%。未來的20到30年,要讓非化石能源占比超過70%,我們會加大二次能源、清潔能源的建設。

交通方面,未來我們的交通工具都會電動化,包括火車、公共汽車的電動化,逐漸減少燃油使用的比例。公共交通會增加客運和貨運的量,比如鐵路貨運和客運。

建筑方面我們依然有節能的潛力,對于大部分新建設的建筑,我們在推廣節能率,從過去60%的節能率要求,將來要達到80%節能率的要求。(觀察者網注:節能率是指相對80年代的建筑我們實際使用的比例,80%節能率相當于我們相比80年的能耗為其20%)。

并且,現在還有一種新型的建筑,我們叫“光儲直流”,光儲直流主要是將新建的建筑和光伏安裝結合起來,它的屋頂的立面都是光伏,既發揮了建筑的功能,又是一個小的虛擬電廠,通過互聯網和智能化將其連成電網,可以非常高效地使用這些電能,這是方興未艾的技術,在未來幾年會得到迅速的發展。

工業里面有幾個比較重要的變革,一個是煉鋼變成短流程,目前煉鋼方式是先用焦炭將鐵礦石(成分是氧化鐵)還原成鐵,然后再精煉成鋼。那么,將來會逐步地把直接煉鐵的部分減少,回收廢鐵或者廢鋼直接去電爐煉鋼,這樣消耗的能源只是電能。

因為鋼鐵生產的過程中,大量的碳排放是發生在煉鐵環節,現在避開煉鐵環節,將會大大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此外,我們的工業在技術和裝備都還有改進的潛力。

工業生產還可以綠色賦能,比如過去用的是煤電,將來可以用綠電也就是光伏、風電等清潔能源,讓間接排放也下降。

還有一個很重要的技術,我們過去冶金煉鋼都是用碳做還原劑,這會導致排放很多二氧化碳,將來用氫還原鋼,也可以大大降低碳排放的程度。另外,水泥生產會有更多的“低碳水泥”和“零碳水泥”技術推廣應用。

農業方面主要是控制甲烷,通過控制化肥的生產和使用過程來提高化肥的使用效率。另外增加農業碳匯、森林碳匯、草原碳匯并優化土地的利用。總的來說,各行各業都能有綠色低碳的技術工藝和生產方式。

觀察者網:在這個過程中會面對哪些風險和挑戰?

鄒驥:肯定會有風險挑戰,比如說現有的基礎設施、生產線是高碳的,需要一定時間的轉換。在轉換過程中,有可能帶來現有的資產沉沒問題,工人下崗失業問題,財政、收入轉型和現金流改變的問題,可能會出現金融風險,可能還會面臨新技術研發和應用的風險。

但是,這些風險都可以控制,我們也需要事先有應對這些風險的系統性措施。

觀察者網:前段時間,全球能源互聯網發展合作組織發布了一個《中國2060年前碳中和研究報告》,報告認為我們在2028年會實現碳達峰,請問您怎么看?

鄒驥:我們能源基金會也有一個分析,比他們還要樂觀。我們判斷大概在2025年就可以達峰,我們對2010年到2018年這8年的全國省級數據,做了徹底的梳理分析,得到的判斷就是,目前占中國排放量43%的13個省市已經達峰,占現有排放量37%的10個省市已經進入平臺期,即將達峰,估計再給它們5年的時間,也就是到2025年,應該有把握達峰的。

這兩個加起來占到今天中國排放量的80%,如果一個經濟體的80%的排放量都已經達成,基本上總體也就達峰了。還有20%的排放量,主要來自一些能源大省,像內蒙、新疆寧夏這些地方,它們排放量還在增長,但是增長的潛力也已經很有限了。

此外,根據我們現在產業結構、能源結構的變化的情況和趨勢,加上我們收入水平、人口的變化情況,我們做了一個Kaya公式(Kaya公式:排放=人口 x 人均GDP x 單位GDP 能源消耗量 x 單位能耗排放量),結論也認為大概率在2025年就實現碳達峰。

最新評論

碳市場行情進入碳行情頻道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