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規模報酬遞增與學習效應,傳統經濟發展方式和技術創新模式存在路徑依賴,高碳鎖定效應使碳達峰與
碳中和面臨巨大轉移成本,綠色原創性顛覆性科技創新是“解鎖”關鍵。然而綠色技術創新、綠色產業發展所需投資規模龐大,政府財政資金遠遠不能滿足資金缺口。廣州作為全國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和
碳交易試點地區,如何發揮先發優勢,讓金融更好地支持碳達峰、碳中和,推進
市場導向的綠色技術創新至關重要。
一是技術創新應該凸顯“綠色低碳”屬性。完善綠色技術評估與標準體系,健全激勵綠色技術創新的財稅、信用、補貼等
政策,鼓勵企業將低碳理念融入技術創新全過程,開展減碳技術、負碳技術、碳捕捉及封存技術等前沿性低碳技術研發,落實綠色低碳技術產業化發展。二是推動以
碳金融創新為主的綠色金融創新。加快綠色金融產品與服務創新,繼續深化完善廣州碳交易試點、
碳普惠制、綠色金融試點示范工作,鼓勵開發碳債券、
碳基金、碳資產證券化等碳金融產品,積極探索碳遠期、碳期貨、碳期權等
衍生品創新,提高碳交易市場定價能力。三是促進綠色低碳技術與綠色金融市場有效對接。構建支持綠色低碳技術創新的金融服務體系和相關機制,放寬社會資本準入限制,完善多層次綠色技術創新風險投資體系,支持
第三方機構開展綠色技術環境效益評估、
節能低碳認證、投資風險評估等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