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提升碳匯水平為著力點,科學合理推進城市綠化建設
與直接減少
碳排放以及負碳、碳捕捉技術應用相比,生態系統
碳匯不僅可以有效固定和抵消碳排放,還可以帶來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尤其是對于防止返貧和鄉村振興、保護生物多樣性等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廣州市碳匯基礎良好,城市綠化在全國較為領先,近年先后獲得國際花園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國家森林城市、全國綠化模范城市等獎項,如何在推進城市綠化建設中提升碳匯水平將在我市率先實現碳達峰與
碳中和目標過程中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一是構建城市碳匯體系。基于廣州城市資源稟賦,挖掘各區碳匯潛力,提升生態系統碳匯增量。整合中心區城市公園、綠化廣場,近郊白云山、海珠濕地等森林公園、濕地,遠郊生態林區、自然保護區、農田林網綠化系統,以及獨特的海洋資源區位優勢,通過植樹造林、濕地保護、農田保護和海洋管理等措施保護自然碳庫,堅持推進綠化建設和提升碳匯能力并重,優化城市碳匯規劃與布局。二是推廣碳匯交易實踐。進一步加強碳匯生成渠道、
方法學等基礎研究,提升碳匯項目開發能力,完善碳匯估測方法與管理制度,鼓勵大型企業、組織、團體出資營造碳匯或自愿購買碳匯,拓寬碳匯交易渠道,完善碳匯定價與交易體系。
(作者系中共廣州市委黨校經濟學教研部副教授、博士,廣州黨建研究基地(中心)研究員;本文系2020年度廣州市哲學社會科學課題 “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在廣州的實踐研究”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