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企業對于碳市場仍不夠重視
6月底,一筆
碳匯大單引起
市場關注。6月28日晚間,包鋼股份和岳陽林紙雙雙發布公告,稱雙方簽署碳匯合作協議。不過,兩家企業也表示,此次協議僅為初步意向框架協議,其中涉及的金額和數量不具備強制約束力。
躍躍欲試的企業不止包鋼股份和岳陽林紙,近期多家企業宣布設立
碳資產管理公司或者平臺,例如豫能控股(001896,SZ)等。
“趁著熱度在做,這個方向挺好的。”劉銳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社會參與更積極,大家關注度更高,這一領域才能得到更好發展。
全國
碳市場啟動在即,劉銳也非常忙。除了日常性的測試,他也經常協助企業做咨詢管理。劉銳觀察到,對于
碳交易,此前已經納入試點的企業更加積極,而此前非試點的企業相對來說不夠重視。
“當前碳交易相關的培訓已經不少了,但對于很多企業而言,效果仍然不如讓他親自去嘗試。”劉銳提到,近期的碳交易相關培訓,很多企業派來參加培訓的人員經常前后不同,“部分企業把碳交易相關培訓當成了任務”。
劉銳分析稱,很多企業可能要等到真正在碳市場上賺錢了或者虧錢了,才會認真去研究這一市場。
好在市場對于碳交易的重視度也在逐步提升。例如此次包鋼股份和岳陽林紙的碳匯大單,劉銳認為可能為市場帶來觸動,未來也可能引發連鎖反應。
企業參與度逐步提高,那么全國碳交易市場建設進展如何?據劉銳介紹,從技術和制度等角度來看,啟動市場已經沒
問題了。
對于外界分析的當前全國碳市場配套制度仍然不夠完善,劉銳認為,制度的完善是逐步的過程。不同時期和不同市場情況下,需要的配套監管和業務管理制度也不一樣。就像證券市場,相關制度仍在不斷完善中。
據劉銳介紹,目前全國碳市場相關
政策能夠覆蓋到的體系基本覆蓋到了,且有了比較明確的表述,只是在細節上面還需要后續的細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