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
碳交易市場電力行業首當其沖。節骨眼上,發電企業準備如何?未來,在碳達峰、
碳中和目標下,發電企業又如何應對?
在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黨委委員、原專職副理事長王志軒看來,碳交易市場就是用競爭機制促進行業技術創新、優勝劣汰,達到全社會低成本減碳的基本目標,對于發電企業,他指出,“企業已經準備好幾年了”,包括相關培訓、內部機構建設等,皆已準備充足。
國家電網
江蘇諫壁電廠環保部主任朱偉告訴記者,今年6月,電廠配合
第三方機構完成了對電廠的
碳排放核查工作,下一步將在集團公司統一部署下,積極參與全國碳交易工作,并按要求完成交易履約。而相關登記申報和數據填報工作早在2019年和2020年已分別完成。
朱偉詳細介紹,根據生態環境部《關于做全國碳
排放權交易市場發電行業重點排放單位名單和相關材料報送工作的通知》,電廠在2019年完成了“全國碳排放權注冊登記系統開戶申請表”和“全國碳排放權交易系統開戶申請表”申報工作;根據《企業溫室氣體排放核算方法與報告指南 發電設施》,電廠通過全國排污許可證管理信息平臺,完成了2020年度溫室氣體排放數據填報工作。
申能集團副總裁宋雪楓則表示,作為首批被納入控排范圍的企業集團,集團自2013年上海啟動碳交易市場運行起,每年按照上海市發電行業碳排放核算方法學監測并核算自身排放量,至今已累計近7年歷史數據,實現每年履約期前預估大致配額余缺,提前執行交易策略降低履約成本。
隨著試點碳市場向全國碳市場過渡,宋雪楓指出,“集團發電企業正在及時跟蹤全國與上海核算方法學的諸多細節差異,按兩套方法學監測、報告排放量,為進入全國碳市場打好基礎。”
在資產管理方面,申能集團也積累了豐富經驗,集團至今已率先完成了上海地區的首單
碳配額交易、首次清繳履約、首個借碳創新產品、首筆長三角配額質押融資等。
宋雪楓告訴記者,一方面,集團積極嘗試新型碳資產管理手段。早在2015年,集團下屬電廠在上海電力行業內率先使用
ccer進行履約,并通過低價碳
減排量置換高價配額,有效降低年度履約成本。同年,申能財務聯合4家電廠聯合完成上海市首單借碳交易業務,在創新碳資產服務模式的同時活躍市場。另一方面,集團成立專業化平臺進一步探索創新。2018年,集團成立全資子公司申能碳科技有限公司,并在地方能源企業范圍內率先探索市場化碳業務。碳科技公司已陸續實現交易類和融資類產品創新落地,聯合幾家大型國有商業銀行接連完成長三角地區首單碳配額質押、首單CCER與上海碳配額組合質押融資。
他表示,未來,集團計劃布局
碳減排技術與減排量資產。利用好
節能環保、能源貿易、新能源創投基金等新業務領域,通過氫能辦公室、碳中和研究院、碳中和實驗室等平臺,完成核心產業內的低碳技術研發、培育及轉化,布局負排放措施,為集團實現碳減排提供更多技術手段,并積極參與自愿碳減排量交易市場。此外,將持續拓展碳資產市場化業務并深化
碳金融創新,形成綠色能源金融特色品牌,將碳資產平臺作為能源金融事業部的重要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