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中和不只包括二氧化碳
去年,中國正式宣布力爭 2030 年前實現碳達峰,2060 年前實現
碳中和。
對于 " 雙碳 " 目標,解振華解釋,2030 年碳達峰是二氧化碳的達峰,2060 年前要實現碳中和包括全經濟領域溫室氣體的排放,不只是二氧化碳,還有甲烷、氫氟化碳等非二氧化碳溫室氣體,包括從二氧化碳到全部溫室氣體。
解振華表示,我們國家在 2015 年巴黎協定談判最關鍵階段,率先向聯合國提交了二氧化碳 2030 年左右達峰,2060 年前實現碳中和的目標。這個目標主要涉及到能源活動產生的相關二氧化碳的排放,我們宣布 2030 年前碳達峰目標就是根據《巴黎協定》有關規定,對 2015 年提出自主貢獻目標是一次更新和強化,而且它主要指能源活動產生的二氧化碳,還不包括其他非二氧化碳,這是非常明確的,我們的達峰是二氧化碳的達峰。
對于 2060 年前要實現碳中和,解振華介紹,根據《巴黎協定》,各國需提交關于本世紀中葉長期溫室氣體低排放發展戰略規定和更具雄心的長期目標。碳中和目標包括全經濟領域溫室氣體的排放,這跟 2030 年目標還是有所區分的。
" 黨中央國務院已經成立了碳達峰碳中和工作領導小組,正在制定碳達峰碳中和時間表、路線圖,1+N 政策體系將陸續發布指導意見,這是頂層設計。它涉及到碳達峰、碳中和全國和各個地方、各個領域、各個行業的政策措施。" 解振華說,國際上十分關心中國的目標有沒有時間表路線圖,1+N 政策體系就回答了這個
問題,將很快發布。主要目的是在各個主要領域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加速轉型和創新。
解振華介紹," 1+N 政策體系 " 將在十個領域采取加速轉型和創新的政策措施和行動。
一、優化能源結構,控制和減少煤炭等化石能源。" 十四五 " 時期,要嚴控煤炭消費的增長," 十五五 " 時期要逐步減少,安全高效發展核電,因地制宜發展水電,大力發展風電、太陽能、生物質能、海洋能、地熱能,發展綠色氫能。其中已經公布 2030 年要建成風電和太陽能光伏發電裝機要達到 12 億千瓦,我們國家火力發電也沒有到這個水平,美國全國總體容量也就是 11 億千瓦,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新型
電力系統,推進工業電動
交通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二、推動產業和工業優化升級。遏制高能耗、高排放行業盲目發展,推動傳統產業優化升級,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新材料、生物、新能源、
節能環保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努力構建高效、清潔、低碳、循環綠色制造體系。
三、推進節能低碳建筑和低碳設施。加快發展超低能耗、凈零能耗、低碳建筑,鼓勵發展裝配式建筑和綠色
建材,在基礎設施建設運行管理的各個環節,落實綠色低碳理念,建設低碳智慧型城市和綠色鄉村。
四、構建綠色低碳交通
運輸體系。優化運輸結構,推動公共交通優先發展,發展電動氫燃料電池等清潔零排放汽車。要建設加氫站、換電站、充電站,現在中
石化已經宣布要逐步增加加氣站、換電站、充電站,美國基建計劃準備新建 50 萬充電樁,中國已經建了 162 萬個充電樁。
五、發展循環經濟,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循環經濟是經濟社會發展與污染排放脫鉤,減緩氣候變化的治本政策,加強相關領域的立法,堅持生產責任延伸制度,推動靜脈產業、動脈產業的發展,鼓勵推廣再制造,建立完善讓所有參與方都能夠受益的方式,搞循環經濟一個是技術,一個是好的商業模式。
六、推動綠色低碳技術創新。研究發展可再生能源,智能電網、儲能、綠色氫能、電動和氫燃料汽車,碳捕集利用和封存,資源循環利用鏈接技術等成本低、效益高、
減排效果明顯、安全可靠,具有推廣前景的低碳、零碳和負碳技術。
七、發展綠色金融。以擴大資金支持和投資,建立完善綠色金融體系,支持金融機構發行綠色債券、創新綠色金融產品和服務,積極推進綠色 " 一帶一路 " 建設。
八、出臺配套經濟政策和改革措施。完善財政、稅收、價格等鼓勵性經濟政策,明確鼓勵什么、限制什么,引導資金、技術流向綠色、低碳領域。
九、建立完善碳
市場和碳定價機制。
碳市場和碳定價機制以盡可能低的成本實現全社會減排目標,在已有試點基礎上,上周已經在電力行業啟動全國碳市場的上線交易,現在交易價格大概是 50 多元每噸,現在逐步要上漲,歐盟碳價是 60-70 歐元,建立全球碳市場在碳定價還有很多的工作要做。今后我們要逐步擴大市場覆蓋范圍,豐富交易品種和交易方式。
十、實施基于自然的解決方案。基于自然的解決方案既有助于增加
碳匯控制溫室氣體排放,也有助于提高適應氣候變化的能力,保護生物多樣性。下一步,我們將積極推動該領域行動與合作,大力推動植樹造林保護自然生態系統,也與聯合國及有關國家繼續推動相關領域國際合作的倡議。今年要在昆明召開第十五屆生物多樣性保護大會,這是很重要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