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市場存較大提升空間
上海某儲能企業負責人表示,全國碳
市場交投熱度還沒有完全反映國家
政策及新能源產業層面對于碳達峰、碳
減排的推動進程。未來市場還需進一步激活,以便更好地達成
碳中和政策目標。就微觀層面而言,包括其所在公司在內的綠色能源企業,期待能夠讓自身的碳資產體現更多價值。
興業證券等券商發布研報稱,在
碳交易影響下,高耗能行業中存量產能的競爭格局將加速優化,具有能效優勢的企業會大大受益于碳資產的增量收益。
前述英大碳資產人士分析,為進一步活躍市場,增加
碳資產管理的市場需求,全國
碳市場有三方面政策需要明確:一是
碳排放配額的有效年限,二是投資機構何時能夠入場,三是國家核證自愿減排量如何開啟。由于目前的碳排放配額為免費發放,在短期內,企業對于減排的需求并不十分強烈。例如,發電企業的機組、煤質、運營管理水平以及運行小時數等因素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其配額的盈缺,通過簡單技改實現減排的空間不大,而且減排成本較高。此外,該人士強調,由于在全國碳市場運行初期并未允許投資機構參與交易,后續機構一旦能夠入場,將為碳資產管理行業發展帶來明顯促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