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看午夜高清性色生活片/免费国产在线视频/欧美性福利/果冻传媒91制片厂演员有哪些

張中祥:國際競爭力、煤電退出和碳邊境調節--碳中和目標下的三個關鍵議題

2021-9-21 09:25 來源: 中祥悟譚

煤電全面退出是否要一刀切?


2021年7月23日,深入探討應對氣候變化、清潔能源轉型等議題的二十國集團(G20)能源與氣候聯合部長會議在意大利那不勒斯舉行。據路透社報道, G20部長們未能在最后公報中就關鍵氣候承諾表述達成一致。據G20輪值主席國意大利生態轉型部部長Roberto Cingolani告訴記者,主要爭議之一就是中國和印度不同意公報中2025年淘汰煤電的表述,認為這不可能,而大部分國家希望2025年之前實現淘汰煤電。

的確,“碳中和”要求能源消費結構向低碳化無碳化深度調整,能源供給結構需與之匹配。據2020年12月聯合國發布的《2020生產差距報告》,從2020年到2030年,全球煤炭、石油和天然氣的產量將需每年分別下降11%、4%和3%,才能與1.5°C溫控目標的減排路徑保持一致。然而,根據各國政府的計劃和預測,化石燃料年均增產2%。如此一來,預計2030年化石燃料的產量將比1.5°C或2°C溫控目標所要求的產量分別高出120%和50%。

國內也有從事經濟和環境的,對能源問題本身和里面涉及的厲害問題和難度了解不深,張口就是淘汰煤炭、淘汰煤電。也有從事氣候變化研究的,過于理想化,更多從氣候變化角度看問題,對中國的經濟情況了解不夠,對地方和企業實施國家政策的難度和可能遇到的困難了解的更少,也建議激進的控煤和煤電政策。

中國在煤電和控煤上的立場,既要考慮遵守全球國際氣候變化協議,也要基于本身經濟發展水平和能源結構的客觀現實。中國實現“雙碳”目標需要化石能源比重大幅下降、非化石能源比重大幅上升。這將對煤電和控煤產生很大的影響。中國主要依靠煤電,雖然煤電裝機占全國電力總裝機容量2020年首次低于50%,但全國仍有10.8億千瓦煤電裝機在運行,而且大多數燃煤電廠是在過去十五年內投產運行的,離現代煤電廠正常退役還有20~30年時間。讓這些機組提前退役會造成很大經濟損失,特別是經濟不發達的西部地區,機組運行年齡更短。

那么是否需要各國一刀切在某一時間節點煤電全面退出呢?首先,淘汰煤電時間表與應對氣候變化緊迫性相關。《巴黎協定》的目標是本世紀要把全球平均氣溫升幅控制在2°C以內,并努力將氣溫升幅限制在1.5°C以內。如果溫控速度要快于《巴黎協定》中的規定,實現1.5°C以內的溫控目標,那煤炭和煤電面臨比維持《巴黎協定》的2°C以內的溫控目標下更快更大幅度地壓縮,更早地全面退出。研究顯示,在全球溫升控制1.5°C目標下,煤電更多地承擔系統調峰、調頻、調壓和備用功能,通過降低利用小時,2045年中國可實現煤電全面退出;在全球溫升控制2°C目標下,煤電全面退出可推后到2055年。第二,實現特定溫控目標本質上需要不同幅度地消減溫室氣體排放,而不是特定的化石能源。盡管在現在的技術水平下和出于經濟性的考慮,大幅減少化石能源使用有助于大幅消減溫室氣體排放。但是否煤電全面退出與是否有抵消碳排放的負碳技術和這些技術是否能夠經濟合理利用有關。碳捕集與封存技術(CCS)可允許這些煤電機組不至于全部提前退役。未來CCS技術成本下降幅度和發展規模,對控煤和煤炭消費量下降的幅度將產生影響。研究顯示,在碳中和約束下,有經濟性CCS技術的規模可延遲中國煤電到2060年全部淘汰。

可見,大幅壓縮甚至淘汰煤炭煤電是趨勢,煤炭清潔利用解決不了這個問題,這是與其他環境問題不同的地方。但時間點與負碳技術的發展和應用有關。因此,關鍵是在中國富煤缺油少氣的能源結構下,如何來判斷和把握這個問題。筆者一直撰文呼吁,中國要嚴控煤電項目,優先退役落后產能,煤電裝機必須在“十四五”時期達峰,并在2030年后快速下降。煤炭在“十四五”還會維持現在的高位,“十五五”煤炭占比開始較快下降。2040年后,隨著現有的煤電廠退役、可再生能源發展規模擴大、儲能規模化運用,煤炭消費將快速下降,到2050年,煤炭占一次能源消費的比重預計降至個位數。國家要充分利用這個時間窗口,做好清潔能源的發展,以便把調整對國家經濟的總體影響降到最低。采取過度行動,或者對這個事情沒有認真對待,都會付出高昂的代價。

最新評論

碳市場行情進入碳行情頻道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