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料零碳化
燃料零碳化是以太陽能、風能等可再生能源為主要能量制取可再生燃料,包括氫、氨和合成燃料等。基于零碳
電力的可再生燃料制取(圖?7),將創建一種全新的“源-儲-荷”離線可再生能源利用形式,有望使
交通和工業燃料獨立于化石能源,實現燃料凈零
碳排放。可再生燃料是一項極具潛力的變革性技術,可為國家能源戰略轉型與
碳中和目標實現提供全新的解決方案。
圖7 基于零碳電力的可再生燃料制取
可再生合成燃料是利用可再生能源通過電催化、光催化、熱催化等轉化還原?CO2,以合成碳氫燃料或醇醚燃料,具有能量密度高、輸運和加注方便、可利用目前加油站等基礎設施、社會應用成本低等優點。諾貝爾化學獎得主喬治·安德魯?·?歐拉(George Andrew Olah)等于?2006?年在著作《跨越油氣時代:甲醇經濟》中提出了利用可再生能源將工業排放及自然界的?CO2?轉化為碳中性醇醚燃料的觀點。
2018?年施春風、張濤、李靜海、白春禮?4?位院士聯合在?Joule?發文提出,如果人類想要獲取、儲存及供給太陽能,關鍵就在于如何將其轉化為穩定、可儲存、高能量的化學燃料,“液態陽光”將可能成就未來世界。近年來,通過可再生能源來轉化?CO2?制備合成燃料技術引起了世界主要發達國家和地區的高度關注。冰島碳循環國際公司(Carbon Recycling International)在冰島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座基于?CO2?循環利用的商業化甲醇工廠,通過地熱發電,電解水制氫氣(H2),進一步與?CO2?合成可再生甲醇;2014?年該公司甲醇產能達到?4?000?噸。
2020?年?10?月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李燦院士團隊千噸級“液態陽光”燃料合成示范項目在蘭州成功運行。歐盟啟動?Energy-X?項目,以?CO2?為介質來探究碳基能源的循環利用;美國能源部成立“液態陽光聯盟”(Liquid Sunlight Alliance,LiSA),聚焦?CO2?光/電還原液體燃料;上海交通大學成立了可再生合成燃料研究中心,目標是研發基于零碳電力的可再生合成燃料系統。牛津大學?Hepburn?等?在?Nature?上發文預測到?2050?年全球將有?42?億噸?CO2?被轉化為合成燃料。
要真正實現通過陽光、水、CO2?獲取可再生合成燃料,亟待開展可再生合成燃料的基礎理論和關鍵技術研究。針對?CO2?還原轉化產物,基于燃料與動力裝置相互作用及調控機制,進行可再生合成燃料設計;從分子水平上建立催化劑構效關系,實現高效?CO2?還原催化劑體系的設計與功能化定制;進而構建高能效的?CO2?還原合成燃料系統,實現?CO2?到液體燃料分子的高選擇性轉化和可再生燃料的合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