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COP15)已于2021年10月11日在中國昆明召開,第二階段會議將于2022年上半年繼續在昆明舉行。
中國是世界上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國家之一,以物種擁有數目及其特有程度為評定標準,對全球12個生物多樣性豐富的國家進行排序,中國排在第8位。而位于中國西南的
云南省,是公認的生物多樣性重要類群分布最為集中、具有全球意義的生物多樣性關鍵地區。這也是云南昆明成為《生物多樣性公約》第15次締約方大會舉辦地的原因。2018年底,生態環境部曾組織對
北京、海口、昆明、成都4個辦會備選城市考察調研,綜合城市生物多樣性、氣候和環境空氣質量等因素,昆明勝出。
在COP15第一階段會議召開前夕,eo專訪了中國著名保護生物學家、北京大學生命科學院教授呂植。呂植詳述了我們為什么要關注生物多樣性、舉辦COP15的重要性,并為中資能源企業降低海外行為的環境、社會風險提出了建議。
專家簡介
呂植
呂植,北京大學生命科學院教授。從1985年跟隨潘文石教授入秦嶺研究野生大熊貓開始,一直活躍在科學最前沿。呂植也是國際一流學術期刊和大眾科學雜志青睞的中國科學家,她的學術研究、文章和攝影作品常出現在《自然》《科學》《國家地理》上。她還是IUCN世界遺產委員會成員,國際保護生物學學會理事。
科學家的身份之外,呂植是一位自然保護的實踐者。從早年任世界自然基金會(WWF)中國項目主任,到創建保護國際(CI)中國項目,再到創辦中國本土NGO山水自然保護中心,她的做法是通過關注人的需求和文化來解決動物的
問題。
關注生物多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