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能源暫無法取代燃煤發電
近10年來,推動綠色低碳轉型已逐漸成為全球多個國家的共識,近幾年已傾向“風光水”等可再生能源。但是,現今的能源危機體現了能源轉型所面對的殘酷事實:雖然全球對化石燃料的投資下降,但綠色能源還來不及填補燃煤發電的缺口。
英國是推進綠色能源發展的先行者,在環境
政策制定上走在世界前列。2008年,英國正式頒布《氣候變化法》,成為世界上首個以法律形式嘗試實現中長期
減排目標的國家。
英國承諾在2024年10月前淘汰燃煤發電,不過,在面對風力短缺和天然氣價格飆升的雙重打擊下,英國被迫與減碳目標背道而馳,重啟原已處于備用狀態的燃煤電廠,大幅增加煤炭發電量解決
電力短缺
問題。
除了英國,極端天氣引發的干旱也導致美國、巴西、中國等國的多個地區出現水庫干涸,水力發電大幅下跌的局面。
根據國際能源署數據,水力發電占全球發電總量的近15.8%,風力發電占5.5%,而當清潔能源受到極端天氣影響時,各國不得不在能源轉型藍圖上逆道而行,通過傳統化石能源替代可再生能源的缺口。
美國今年的燃煤發電量預計將同比大幅增長22%,為近七年來首次出現年度增長。國際能源署預計,全球的燃煤發電量在2020年下降4.6%后,將在2021年將增加近5%,超過冠病大流行前水平;2022年則再增加3%,達到歷史最高水平。
COP26的重點任務是推動完成《巴黎協定》實施細則談判,在2050年實現零排放、2030年前加大減排力度和速度做出承諾。
但是,能源危機正像冠病那樣快速蔓延全球,擾亂全球
市場,在COP26大會召開之際,全球領導人必須在能源市場面臨一場“完美風暴”的同時,提出一個令人信服的理由,繼續積極減排應對氣候變化。
能源消耗對全球經濟發展和各國民生保障水平密切相關,供應的穩定性是重中之重。面對當前危機,各國可以選擇增加化石能源的依賴,或者加大力度進行清潔能源轉型。
富裕國家一般認為,能源緊缺更加凸顯清潔能源的重要。然而,發展中國家則希望放慢減碳的步伐,擔心電力、天然氣和
運輸燃料的高價將阻礙疫情后的經濟復蘇。
華盛頓能源市場和政策咨詢公司Rapidan能源集團分析主管伯曼說,這次大會將會是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如何定義優先事項的一場決斗。“一些國家將以能源緊缺和價格上漲為由尋求加快轉型,而其他則認為目前局勢是放緩的理由。”
盡管如此,有專家認為,各國領導人在氣候大會上會選擇更艱難,但更有價值的道路。
英國獨立氣候智庫Ember歐洲項目主任摩爾說:“能源危機凸顯了對化石燃料依賴的極端影響。在我看來,這可能足以推動一些持觀望態度的國家采取實際行動,加倍對可再生能源發展做出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