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建全球碳市場是一項巨大的挑戰
近30年來,全球碳
市場的建立始終伴隨著挑戰和爭議,各國一直試圖制定強有力的規則,但基本上以失敗告終。
碳交易背后的構想是,如果一個國家為在另一個國家減少或捕獲的排放量付費,例如通過種植森林或安裝可再生能源設施,它可以將這些減少量計入自己的氣候目標。也就是,每排放一噸二氧化碳,另一噸二氧化碳就會被其他地方捕獲。
各國可以在全球市場上相互交易信用,每個信用代表一噸二氧化碳。從理論上講,如果該計劃涵蓋了人類活動的所有排放量,這種交換應該平衡并防止排放量的整體增加。
目前,碳交易需求正蓬勃發展,據彭博新能源財經的清潔能源研究人員稱,今年前八個月易手的信用額度超過了2020年全年。
然而,碳交易作為一種人為設計、控制的市場,存在著高昂的監管成本和道德風險。如果沒有全球監督或共同嚴格的標準,就會產生大量低質量的抵消,而這對氣候變化沒有多大影響。
如果一個污染排放者從一個無效的項目中購買了一個信用額度,世界就會以大氣中更多的碳而告終。
批評人士稱,讓污染排放者選擇為他們的排放付費并不是應對氣候變化的辦法,這樣的體系為富裕國家提供了繼續污染的許可證。
此外,由于碳價格波動性,一旦產品金融化則對金融風險的監管能力提出較高的要求。
因此,填補漏洞、建立強有力的規則以及強化金融監管至關重要。關于這些方面,期待本屆COP26氣候大會取得更多實質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