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準確全面理解貫徹新發展理念是落實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前提基礎
其中,“完整”意味著不能片面理解碳達峰
碳中和工作的目的,雙碳工作不是為了
減排而減排,而是因地制宜地兼顧發展和減排,必須在發展中實現綠色低碳轉型的高質量發展。“準確”意味著統籌好整體和局部利益,不能顧此失彼,同時,要突出重點,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全面”意味著要將碳達峰與碳中和置于同一個體系之中,不能僅僅考慮前期的碳達峰,更要考慮到達峰之后的碳中和,將短期和中長期目標有機結合。
“完整”理解碳達峰碳中和工作,需要根據地方實際發展階段和特點采取行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2020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2020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GDP)總量超過100萬億元人民幣,人均GDP達到72447元,折合約10935美元(以2020年度平均匯率1美元=6.8996元人民幣換算)。但如果和美國相比,2020年美國人均GDP約6.3萬美元,中國的人均GDP水平還有很大差距。因此,作為一個發展中大國,中國面臨的發展任務還很重,尤其是中西部欠發達區域。
“準確”理解碳達峰碳中和工作,需要在統籌整體和局部的同時,抓住影響碳達峰碳中和的“牛鼻子”。實現“3060”目標是一場廣泛而深刻的系統性變革,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應根據自身特點和實際情況確定各自目標,既要確保全國整體目標的實現,鼓勵各省主動作為;又要因地制宜確定碳達峰碳中和目標,避免沖高峰或運動式減碳。同時,中國一次能源結構以煤為主,2019年煤炭消費量在一次能源消費量的占比達到57.7%,是影響雙碳工作成效的重中之重。《意見》特別指出,要“持續降低單位產出能源資源消耗和
碳排放,提高投入產出效率”。同時,《意見》還具體設定了不同階段的量化目標。例如,到2025年,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比2020年下降13.5%;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20年下降18%;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達到20%左右。到2030年,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大幅下降;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5%以上;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達到25%左右。到2060年,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達到80%以上。
“全面”理解碳達峰碳中和工作,需要將碳達峰碳中和放在同一個時空場域中系統謀劃。應當將碳達峰、碳中和目標要求全面融入經濟社會發展中長期規劃,構建有利于碳達峰、碳中和的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新格局,在統籌一盤棋的視角下進行頂層設計和分類施策。例如,位于江浙滬交界處的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通過跨省域“共商、共建、共管、共享、共贏”制度創新,將原本分屬于上海市青浦區、
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和
浙江嘉興市嘉善縣的行政管轄范圍納入統一的示范區碳達峰碳中和戰略規劃,發布了關于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指導意見,形成“協同達峰,合作中和”的一體化雙碳工作新思路,為探索一體協同落實雙碳目標提供了經驗和實證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