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中和經濟學對經濟學理論創新提出了新要求,需要推進跨領域跨學科的研究工作
雙碳目標需要符合中國實踐的
碳中和經濟學理論創新。如何統籌經濟發展與碳
減排的關系一直是決策者和產業界關心的重大
問題。經濟發展與
碳排放全面脫鉤是中國實現雙碳目標的前提條件。中國經濟面臨“碳排放空間”這一新的稀缺性生產要素約束下的資源重新優化配置,也亟需探尋新的增長引擎和產業發展機會,重塑生產者和消費者偏好。如何在既有經濟學理論框架內探索出一種新的雙贏經濟增長模式,有效提高自然資本(碳)、創新資本和社會資本對經濟增長的撬動能力;亦或是從理論層面改變經濟發展的范式,顛覆工業革命以來以物質生產為主導,以GDP為抓手的經濟發展方式,從以純物質生產和物質消費效用函數為基礎的
市場理論,回歸到以人為本的價值理論,從根本上改變國民財富構成。這是經濟學家們關注的議題,也是亟待經濟學界思考和解決的方向。
碳中和經濟學是一門跨學科的學問,有必要在高校和研究機構全面推進跨學科及交叉領域的系統性研究。加強以大數據、人工智能、機器學習、復雜系統建模為代表的定量方法和工具在經濟規律探索中的作用,解決中國經濟學理論體系、基礎性和前瞻性的重大科學問題的深入研究。
數據來源
1. 來自IEA (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 (2021), An Energy Sector Roadmap to Carbon Neutrality in China,
https://www.iea.org/reports/an-energy-sector-roadmap-to-carbon-neutrality-in-china
2. 相關數據引自會上專家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