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達峰碳中和蘊含高質量發展機遇
綠色低碳是新一輪技術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重要特征。面對日益突出的全球氣候變化風險,我國選擇了主動而為、前瞻布局,把碳達峰
碳中和納入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和生態文明建設整體布局,為技術革命、產業變革、能源轉型、消費升級帶來了新的歷史性機遇。
技術革命是支撐。綠色低碳技術特別是前沿性、顛覆性、負碳性技術,將在深度脫碳進程中扮演關鍵性甚至是決定性作用。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既需要加快研發近期實用性較強、
市場需求大的高效率太陽能電池、可再生能源制氫、新型儲能等
節能降碳技術,也需要有序布局遠期實現深度脫碳必不可少的直接空氣碳捕獲、碳捕集利用與封存、零碳工業流程再造等未來技術。
產業變革是重點。碳中和愿景下,高資源消耗、高環境污染、高
碳排放、低附加值產業將面臨更嚴格的資源環境約束和“碳定價”約束,
冶金、
建材、
化工、煤電等高碳產業深度轉型面臨巨大挑戰。必須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加快打造低碳價值鏈、產業鏈和供應鏈,推動制造業組織和生產方式根本轉變,形成價值重塑新動能和產業分工新優勢。
能源轉型是關鍵。能源脫碳成效直接決定了碳達峰碳中和的節奏、成敗。推動實施本世紀中葉溫室氣體低排放發展戰略,首要是推動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大規模開發利用清潔能源,全面建立清潔低碳、安全高效、聯通互劑的現代能源體系。
消費升級是導向。倡導簡約適度、綠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是我國生態文明建設、應對氣候變化的重要路徑。實現碳達峰碳中和,需要公眾、企業、公共機構更加關注產品的
碳標簽、
碳足跡,擴大綠色低碳產品供給和消費,減少過度包裝、過度消費,推廣綠色出行、綠色辦公,讓綠色理念逐漸成為全體人民的自覺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