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用綠色低碳產業支撐碳達峰碳中和
綠色低碳優勢產業高質量發展是一項長期性、系統性、復雜性工程,既要謀劃好、布局好,更要發展好、服務好。要保持高質量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戰略定力,推動綠色低碳優勢產業發展建立在高效利用資源、嚴格保護生態環境、有效控制溫室氣體排放的基礎上,促進產業低碳聯動發展、共建綠色生態鏈,推動清潔能源高效配置和高質利用。
守好“紅線”,嚴格生態環境保護。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理念,將長江大保護擺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落實國土空間規劃和“三線一單”生態環境分區管控要求,推動開發規劃和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堅定全生命周期綠色理念,實施最嚴格的生態環境保護制度,打造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氣候智慧型開發基地、產業基地和應用場景。
做大“蛋糕”,加快產業轉型升級。優化產業布局,以“三江”水電、涼山風能、“三州一市”光伏為重點方向,統籌推進流域整體開發、水風光聯動開發、多能耦合打捆外送。打好“組合拳”,推動區域聯動發展,打造動力電池產業聚集區、光伏產業帶、“成渝氫走廊”。以大中城市為重點,推廣新能源汽車,降低傳統燃油汽車在新車產銷和汽車保有量中的占比,提升公共領域
交通電氣化水平。放大綠色低碳產業紅利,建立健全產業鏈、生態圈、功能區,培育營造綠色金融和氣候投融資良好生態。
釋放“能量”,優化能源消費結構。完善能源消費強度和總量控制制度,推動以
節能為主逐漸轉向以降碳為主,堅決遏制“兩高”項目盲目發展。以綠色能源提升產業吸引力和聚集度,有序釋放用氣用電需求,鞏固和深化以可再生能源
電力為主、天然氣為輔的新增用能格局。推動新增綠電優先用于保障民生改善、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發展,促進傳統產業漸進式實施“煤改氣”和電能替代,提高清潔能源消費占比和電氣化水平。
增強“韌性”,維護產業能源安全。優先保障民生用能和國計民生敏感脆弱產業穩定。把握產業節能降碳的時序、節奏、力度、重點和協同性,優化用能和
碳排放預算管理,科學分解下達節能降耗目標任務,避免節能減污降碳“一刀切”,影響綠色低碳產業鏈供應鏈穩定。統籌集中式與分布式、傳統能源與新能源發展,提升能源儲備、調峰和應急能力,避免能源供需、價格大起大落,確保能源安全和降碳安全。
碳達峰
碳中和目標愿景下,推動綠色低碳優勢產業高質量發展,既是
四川的轉型戰略、發展
政策,也是城市、企業和個人的機遇。加快發展綠色低碳產業,需要靶定方向,統籌兼顧做好高碳能源、高碳經濟、高碳生活“減法”和低碳能源、低碳經濟、低碳生活“加法”,夯實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的“面子”和“里子”。?(羅彬?向柳?作者分別系省環境政策研究與規劃院院長,省環境政策研究與規劃院能源與氣候變化研究中心工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