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輪履約收益幾何
常州市湖塘熱電有限公司位于常州武進紡織工業園,公司主要為園區內的企業供應蒸汽,業務規模不算太大。公司副總葉國慶告訴記者,去年5月,公司拿到了
第三方核查的
碳排放報告,了解到碳排放配額可能會有少量缺口,因此在
市場打開后就主動尋求買入機會。
所謂碳排放配額,是政府分配給控排企業指定時期內的碳排放額度,單位以“噸”計。當企業實際排放量高于配額時,超出部分需購買,當實際排放量低于配額時,結余部分則可出售,由此形成
碳交易的基礎。
“當時我們預估2019到2020年配額缺口是5萬到6萬噸,所以一開始買進是為了履約。”葉國慶介紹,公司在碳交易市場開市后,就先少量買入一些“試水”,第一筆交易是以45元每噸的價格買入了1000噸,后續觀察到價格降低到41元每噸左右,便開始大量買入,并通過第三方咨詢公司找有余量的賣家。“目前,公司持有的配額,買入平均價約為42元每噸,以當前價格來看算是盈利。”葉國慶說。
和常州市湖塘熱電有限公司類似,
江蘇常熟發電有限公司在第一個履約周期的履約情況十分順利,且有盈余。能夠在履約過程中做到碳排放配額有結余且盈利,與企業在
節能降碳方面的努力密切相關。“近幾年,公司在節能環保改造方面的投入達到10多億元。”公司負責人說。
去年12月14日,華潤
電力華東大區旗下10家電廠統一進行全國
碳市場第一個履約周期配額清繳。據華潤電力控股有限公司華東大區相關負責人介紹,華東大區10家企業共計履約量超過1億噸。其中,8家江蘇企業履約量共計7876萬噸。“得益于企業設備改造、運行優化和管理加強,整個大區系統性節能降碳取得了顯著成效。我們測算了下,整個大區在此次履約周期內,共計實現碳盈余700多萬噸。”該負責人說。
“這是江蘇企業首次以集團形式統一履約,給全省企業的履約工作起到了示范。”省生態環境廳應對氣候變化處陳月華介紹,通過節能降碳最終實現的
碳配額盈余量,可以留在企業賬戶,也可以進行交易。不管是哪種形式,都將是企業一筆寶貴資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