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數西算”工程及數字經濟又會對碳達峰碳中和有什么樣的幫助呢?
徐彬:我個人認為,通過“東數西算”來促進數字經濟的進一步發展,是實現“雙碳”目標的關鍵舉措。我國經濟已經進入了數字經濟時代,從數字經濟里頭最耗能的環節——數據中心來看,目前它對綠電的使用率大概是20%。通過“東數西算”工程,使大量的數據中心建立在西部,就能夠提高對西部光伏、風電這些綠色能源的使用,如果由20%的比例提高到80%,就能夠在2025年這個節點減少1.6個
北京市的
碳排放總量。這還只是從“東數西算”數據中心建設本身來看,而它推動數字經濟發展,應該說是整個社會“雙碳”目標實現的關鍵環節。我就舉幾個例子吧。
現在,如果說汽車是碳排放或者城市污染的一個主要環節的話,通過城市大腦,像杭州一些時段的擁堵時間能下降15%,這意味著大量的汽車排放就減少了。各行各業通過數據中心支撐起來的人工智能的一些技術、大數據的技術,能夠提高效率,這種效率的提升能夠極大地幫助我們實現“雙碳”目標。
舉個例子,我們在西南的一些有污染的地方,用一些固廢的發電項目去循環利用一些資源,通過大數據分析、一些人工智能的手段,能夠使它的效率得到極大的提升。一個固廢發電廠一年可能多發4000萬度電,如果和它消耗的煤相比,如果和它原來的碳排放相比,這個節碳的效果可能達到40%-50%。而從我們來講,有一些會議,如果說是需要大家去跑,需要去面對面的接觸,而通過網絡顯然也能夠減少很多的出行等方面的碳排放。所以,它對于生產、生活等各個方面,減碳的作用都會是非常非常的明顯。
(本期人員:編導/文案:韓琳;主持:白璐;主編:鄭海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