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化固碳品種,提升森林“碳庫”質量
雙龍生態公園的建設,是貴陽打造森林“碳庫”的一個生動樣本。早在2004年,貴陽就榮獲全國首個“國家森林城市”稱號,為全力拓展城市森林生態空間,貴陽市通過種植連片喬木打造城市綠地,進一步提升生態系統
碳匯總量。
“去年之前,基本以杉木和松木為主,病蟲害防控和森林防火壓力較大;后來種上了竹子,
問題就迎刃而解了。”站在清幽竹林里,貴陽清鎮市國有林場場長陳榮喜露出了欣慰笑容。去年,林場完成竹改培項目1萬余畝,退化樹木被竹子取代后,既優化了林場的樹種組成,又為當地農民發展林下經濟創造了有利條件。
增加區域森林植被生物碳儲量,貴陽市不僅在造林面積上下功夫,還積極爭取撫育改造項目,對現有針葉林純林進行改培,培育針闊混交林,著力提升森林質量。2016年以來,全市累計種植經濟林面積80萬余畝,截至2021年底,全市活立木總蓄積達2534萬立方米。根據森林生態系統服務功能評估結果,貴陽市現有森林年固碳總量已達115.05萬噸,是多年以來的最高值。
黑龍江完達
山西麓余脈,坐落著孟家崗林場,這里在新中國成立初期森林覆蓋率僅44%,如今已達85.7%。林場技術部主任、總工程師胡振宇道出關鍵:“引入優良樹種,科學合理栽種,才能更好做大增量,做優存量。”
排排林木,如波浪般高低錯落。“高的那排是固碳新品種,由興安落葉松和其他樹種雜交制種選育而成,矮的是普通落葉松,高的比矮的還晚種下5年呢!”胡振宇直言“對比明顯”,新品種生長量高40%以上,固碳能力強40%以上。
“提升森林固碳能力,良種良法缺一不可,但林木良種培育周期長,所以更為可貴。”東北林業大學林木遺傳育種國家重點實驗室教授楊傳平說。
近5年來,東北林業大學和黑龍江省林科院累計選育了近50個高固碳能力的優良品種,孟家崗林場的固碳新品種便是其中之一。
“通過與東北林業大學聯合研發,2021年我們新認定了3個紅松良種,目前還有7個新品種在實驗觀測中。”胡振宇介紹,林場建場至今已繁育苗木13.6億株,5年來,全場年均林木生長量6.2萬立方米,“隨著高固碳品種培育面積擴大和經營技術優化,森林蓄積量、固碳量迅速提升。”
目前,黑龍江形成了以國家和省重點林木良種基地、良種繁育中心為骨干,國有苗圃為重點,個人苗圃為補充的林木種苗生產推廣體系,全省主要造林樹種林木良種使用率達到75%,帶動森林蓄積量、固碳量進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