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17 15:58 來源: 中國碳交易網
探索森林碳匯交易,森林碳匯交易,也將是一個巨大的交易市場。廣東明確提出要建立補償機制,將森林碳匯納入碳排放權交易體系。我省今年已經正式啟動森林碳匯工程,省林業廳將與廣州碳排放權交易所合作推出林業碳匯交易。
“簡單地說,工業生產要排放碳,森林能吸收碳;而一排一吸之間,排放企業跟林業主之間就存在生態補償交易的可能性。”李正希解釋,也就是排放企業購買碳排放權,林業主種植林木進行中和并獲得資金補償。
在省林業廳廳長張育文看來,廣東“七山一水二分田”,發展森林碳匯交易前景廣闊。“通過森林碳匯,廣東一年就可以減排8000萬噸到1億噸二氧化碳。”此前,張育文就表示,美國、新西蘭、澳大利亞等國的相關操作都非常成功。
廣東的一個現實是,地區之間發展不均衡,而欠發達地區同時也是森林碳匯資源比較豐富的地區。“如果工業發達地區跟碳匯資源豐富的經濟落后地區之間,進行補償機制下的碳匯交易,那么既不用破壞環境,又能滿足發達地區的需要,同時通過生態補償也可解決欠發達地區經濟發展困境,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實際上能一箭多雕地解決諸多問題。”李正希分析。
在森林碳匯交易機制上,省林業廳等部門正穩步推進相關工作。
對森林碳匯進行計量與監測是評估林業碳匯效益的基礎,也是獲得碳信用指標的關鍵。今年10月8日,廣東首家林業碳匯計量監測中心正式掛牌成立。而該機構的建立,將為省內企業進行林業碳匯交易提供一個碳匯計量與監測平臺,促進廣東碳排放權交易體系建設。
據易碳家雜志了解到,省林業廳已經向國家林業部門申報林業碳匯計量監測核證的技術標準和工作規范。下一步,林業廳將研究評估目前省內森林碳匯儲量及抵減工業排放的程度。在此基礎上,向省發改委提出我省利用森林碳匯抵減在工業減排總量中的合理份額上限。
除了完善相關機制,我省在碳匯工程的資金投入上也給予了相當大的支持。根據目前已出臺的《廣東省森林碳匯重點生態工程建設規劃》,未來4年廣東將投66.5億元用于林業碳匯工程建設。全省計劃用4年時間,建設1500萬畝碳匯工程林,其中封育管護500萬畝,人工造林和改造提升1000萬畝,既構建生態屏障,又增加森林碳匯。
“以后廣大山區居民,除了賣木材,也可以賣森林碳匯了。”李正希笑著說,這意味著廣東山區大片林地的附加值將得到極大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