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看午夜高清性色生活片/免费国产在线视频/欧美性福利/果冻传媒91制片厂演员有哪些

中國減碳路如何跨越“氣候變化陷阱”?

2022-10-12 08:45 來源: 中國新聞網 |作者: 徐雪瑩

中國如何以更短時間實現全球最大碳排放強度降幅?其降碳舉措和西方相比有何不同?


龐軍:從碳達峰到碳中和,美國從2007年到目標2050年間隔43年,歐盟為71年,中國承諾實現的時間只有30年。

在碳減排上,中國如今面臨的一些困難,是西方當年所沒有的。西方提出減碳計劃時,基本已走到工業化后期階段,產業結構轉型較為徹底,很多高污染、高耗能、高碳排放行業都轉移到了發展中國家。中國由于人口、產業、技術等因素,加上國際產業分工的一些阻力,難以通過產業轉移來減碳。同時,中國能源結構以煤炭主導的化石能源為主,碳減排任務更艱巨。

雖然只有30年時間,但中國有決心和意志如期實現“雙碳”目標,具體行動包括以下幾點:

首先,立足能源結構以煤為主的基本國情,大力提升能源使用效率,降低單位GDP碳排放量,同時大力發展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目前,中國可再生能源發展已躋身世界前列,水電、風電和光伏發電裝機規模居全球前列、新能源汽車市場迅速崛起,都利于減碳。

其次,在頂層設計上,中國提出雙碳“1+N”政策體系,明確了具體的時間表、路線圖。對能源、工業、城鄉建設、交通運輸等不同行業,針對重點領域出臺碳達峰實施方案,梯次有序開展碳達峰行動。

再次,同西方相比,中國采取減污降碳協同增效的辦法。即在降低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排放的同時,推進大氣污染防治,加大氮氧化物、揮發性有機物(VOCs)、二氧化硫等傳統污染物的協同減排力度。

最后,中國建立了全球最大的碳市場,相比于西方國家碳市場的體量更龐大。未來可以利用全國統一碳市場,納入不同行業,通過核證自愿減排量(ccer)交易、碳稅、可再生能源配額、可再生能源交易制度、綠色電力證書交易制度等措施,形成針對高耗能行業的有效減碳手段。

標簽: 省際碳公平

最新評論

碳市場行情進入碳行情頻道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