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我國在節能和低碳發展方面出臺了很多政策手段
國家發展改革委氣候變化司副司長李高在會上介紹,近幾年我國在節能和低碳發展方面出臺了很多政策手段,也取得了積極的效果。
第一,確立了低碳發展的長期戰略。
提出并積極落實到2020年國內GDP
碳排放強度較2005年下降40%~45%的目標。"我國將把低碳發展當作長期的戰略任務,目前正在研究到2030年、2050年低碳發展的目標任務。"李高介紹。
第二,強化目標責任。根據"十二五"規劃提出的到2020年單位GDP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濃度分別比2010年降低16%和17%的目標任務,將目標分別分解落實到地方政府,并加大了對節能減碳工作的統計、監測和考核。據悉,每年政府部門都組織對省級政府的節能減碳目標完成情況進行評價。李高透露:"近期將對有關省今年的碳排放強制性目標完成情況進行考核,考核結果將向社會公布,并納入政府考核績效,實行問責制。"第三,優化產業結構從源頭減碳。
2013年,我國工業增加值占GDP比重由2005年的40%提高到46%。此外,淘汰落后產能取得明顯成效。
2010年2月6日,自國務院發布 《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淘汰落后產能工作的通知》以來,淘汰落后產能進一步擴大深化,工作考核制度和工作分工不斷完善,淘汰落后產能行業從 "十一五"初期的13個擴大到2012年的21個。2011年至今,工信部共公布了8批淘汰落后產能企業名單,共涉及企業7885家。"2006年至2013年,淘汰落后火電機組達9482萬千瓦,比整個英國的
電力規模還要大。煉鋼、煉鐵、
水泥行業的產能淘汰比例也較高。今年有望提前完成'十二五'淘汰落后產能的任務。"李高稱。
第四,加強節能和能源結構調整。把節能放在突出位置,加快
交通、建筑和公共機構等重點領域的節能。"十二五"前三年,我國規模以上工業新建建筑和 節能標準的執行率接近100%。在發展低碳能源方面也取得顯著進展。數據顯示,2013年,我國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接近10%。與2005年相比,水電裝機增加了2倍,風電裝機增加了60倍,太陽能裝機增加了280倍。
此外,積極開展低碳試點和
碳交易試點。2011年先后開展兩批42家低碳省和低碳城市試點,通過確定碳排放峰值目標、加快技術創新等舉措探索了各具特色的低碳發展經驗。從2013年起,根據新型工業化和新型城鎮化的要求,我國開展了國家低碳工業園區和低碳社區的試點。目前低碳試點工作已經形成了從省到城市、城鎮、園區、社區的全方位覆蓋。
北京、上海、武漢、天津等7個碳交易試點也進展順利,交易量持續增長。
"目前,政府正在加緊研究制定全國碳交易
市場的建設方案,加快推進全國統一
碳市場的建設。另外,公開透明和準確可靠的碳排放信息是開展碳交易的基礎,目前也正著手建設企業碳排放報告制度。"李高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