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能源脫碳布局
歐盟正在經歷一場充滿挑戰和深刻的經濟和產業結構轉型,通過目前推出的各項改革議案,不難看出,在歐盟的能源行業脫碳進程中,可再生能源發展、籌措資金和公正轉型是三大基石性指導
政策。
首先,從圖中可以看出,大力開發風電和光伏是歐盟實現能源脫碳和綠色轉型的重點發展方向,為了實現“fit for 55”和REPowerEU 計劃,歐委會提議到2030年,光伏發電和風力發電的裝機容量需要分別達到592吉瓦 和 510吉瓦 ,也就是說,這需要平均每年增加48吉瓦的光伏和36吉瓦的風能。屆時,這兩類發電將占到歐盟可再生能源發電總量的70% 。然而,在這點上歐盟內部仍存在分歧。例如,在核能的
問題上成員國分為兩派,一派認為核能和風光電一樣,是一項零碳的綠色技術路線;而另一派則認為核能或許可以助力
電力行業脫碳,但并不夠“綠”。目前,歐委會公布的草案更傾向于后者的看法。
其次,加速能源綠色轉型,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根據歐委會公布的文件,重新賦能計劃需要的額外資金支持高達2100億歐元。EU ETS和其他碳定價機制(例如,燃料碳稅)就成為籌措公共資金的重要來源。歐盟希望各項政策之間可以相輔相成,形成合力推動綠色轉型。以德國為例,2022年德國配額拍賣總收入達到創紀錄的132億歐元,其中68億歐元來自EU ETS,64億歐元來自本國的燃料碳
市場。除了必要的行政開支,德國幾乎將其拍賣收益都投入到了“國家能源和氣候基金”,重點資助能效提高、可再生能源發電、儲能和電網技術的研發和推廣、建筑
節能改造和
交通電氣化項目。
再次,因地緣沖突導致的能源價格危機,促使歐盟加快能源轉型的步伐,以期盡早實現能源獨立。同時,無論是成員國緊急設置電價上限、對消費者能源賬單進行補貼,還是在歐盟層面上進行電力市場改革,歐盟各國政府都將平抑電價,保護消費者不受沖擊列為其能源轉型進程中的重點目標之一,盡量消除社會和經濟層面的負面影響。
雖然中國和歐洲在經濟發展水平、能源產業結構和承擔的國際氣候保護義務都不盡相同,但是歐盟作為探索綠色經濟的先行者,其轉型路徑、經驗教訓和成功方案必然也會對中國實現“雙碳”目標有著積極的借鑒意義。
本文刊載于《中國電力企業管理》2023年04期,作者系本刊特約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