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解振華11月25日指出,中國大力開展氣候變化“南南合作”,2011年以來累計安排了2.7億元人民幣幫助發展中國家提高應對氣候變化的能力,培訓了近2000名來自發展中國家的氣候變化官員和技術人員。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今日就中國應對氣候變化
政策與行動2014年度報告舉行發布會,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解振華就相關
問題答記者問。
解振華稱,中國政府高度重視氣候變化問題。根據公約和歷次締約方大會的要求,中國在認真地履行自己的承諾。今年5月16日中國政府批準了京都議定書第二期承諾期修正案,為推動京都議定書第二承諾期生效作出貢獻。為確保實現到2020年前
碳強度下降40-45%的應對氣候變化行動目標,2013年已實現單位GDP二氧化
碳排放比2005年累計下降28.56%。
解振華介紹,今年前三季度,全國能耗強度和碳強度進一步降低,單位GDP能耗與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4.6%,碳強度下降了5%,森林蓄積量已經超額完成了“十二五”的規劃目標。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去年年底已經達到9.8%,接近10%。中國也在加強適應方面的工作,農、林、水、海洋和氣象等領域適應氣候變化的能力也得到進一步提升。42個低碳試點省區和城市開展得很順利,初步探索了各具特色的低碳發展模式。全國有7個
碳交易試點省市,截止到2014年10月,共完成交易1375萬噸二氧化碳,累計成交金額突破了5億元人民幣,進展也還是很順利的。
此外,9月19日還發布了《國家應對氣候變化規劃(2014-2020)》,加強應對氣候變
化工作的頂層設計。6月,開展了“全國低碳日”宣傳教育和知識普及活動,全社會參與氣候變化行動更加廣泛。今年一年采取的行動,取得的成效,彰顯了中國以實際行動應對氣候變化的決心。
解振華表示,中國大力開展氣候變化“南南合作”,2011年以來累計安排了2.7億元人民幣幫助發展中國家提高應對氣候變化的能力,培訓了近2000名來自發展中國家的氣候變化官員和技術人員。今年9月23日,張高麗副總理在聯合國氣候峰會上表示,中國將大力推進氣候變化“南南合作”,從明年開始在現有基礎上把每年的資金翻一番,建立氣候變化“南南合作”基金。
此外,謝振華指出,11月12日,中美兩國發表了氣候變化聯合聲明,宣布2020年后各自應對變化的行動目標。同時,雙方還確定了在低碳、環保、清潔能源等領域開展一批合作項目,展現了中國加快低碳發展,為應對氣候變化作出更大貢獻的態度和決心。今后,中國還將堅定不移地本著對中華民族福祉和人類長遠發展高度負責的態度,積極應對氣候變化,并承擔與中國發展階段、能力和應負責任相符的國際義務,為保護全球氣候環境作出積極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