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全球極端天氣氣候事件頻發,在歐洲南部,夏季超高溫正變得越來越常見。今年夏天,位于伊比利亞半島上的西班牙已先后經歷了兩波熱浪侵襲,其中科爾多瓦等南部城市甚至出現了44攝氏度的高溫,嚴重影響到當地人的生活。
西班牙各大城市不得不各顯神通,使出種種“綠色”手段,以可持續的方式來減少熱浪對市民的影響。
給城市“加蓋”
西班牙與非洲大陸以直布羅陀海峽隔海相望,這里終年日照充足,內陸及東南部地區氣候干燥,晝夜溫差大,夏季高溫主要來自日間的陽光直射。不少西班牙城市有著數百年甚至上千年的悠久歷史,市中心密密麻麻遍布著受保護的古老建筑,使其難以進行現代化改造,也無法種植樹木為行人遮蔭。為此,一些城市的市政府想出給街道“加蓋”的主意。
在南部的塞維利亞、哈昂、科爾多瓦等城市,市中心的街道上布設有可收縮的遮陽棚,以阻擋熱輻射,為市民提供陰涼。這些遮陽棚只在日間伸展開來,護住街道,到夜里便收起,利于城市散熱。巴倫西亞理工大學城市化教授胡安·何塞·加蘭認為,對于那些街道狹窄的老城區來說這無疑是“理想的解決方案”。
西班牙中部城市薩拉戈薩則另辟蹊徑,打造了“陰影地圖”計劃。這張基于薩拉戈薩空間數據平臺提供的數據所繪制的交互式地圖,能清楚地顯示街道上的建筑物在特定日期和時間投射下的陰影位置,市民們可以據此提前規劃出行路線,避開那些被烈日暴曬的道路。
目前,設計者還在為這張地圖繼續納入更多的信息圖層。薩拉戈薩市政相關負責人瑪麗亞·赫蘇斯·費爾南德斯透露,地圖或將再“添加一個包含樹木和其陰影的圖層”。這也將幫助人們從一個全新的角度來認識自己所處的城市。
打造“氣候避難”網絡
西班牙家庭的空調覆蓋率向來不高,不少家庭因為電費昂貴等原因,選擇風扇作為主要降溫工具。據該國最大線上房屋中介網站Idealista發布的一項研究,截至2022年7月,僅35%的西班牙住宅安裝了空調。在最炎熱的天氣里,許多人不得不鉆進酒吧或購物中心,以躲避熱浪侵襲。
西班牙氣候變化辦公室專家弗朗西斯科·赫拉斯認為,為降低極端高溫對市民健康造成的威脅,政府部門應將提供低價或免費的休閑場所作為替代避暑方案。這一理念得到不少市鎮認同。一些城市制訂的防暑降溫方案規定,在出現高溫黃色或橙色預警的情況下,屬于市政體育設施的游泳池半價向市民開放。南部小鎮希內斯宣布,高溫天氣下,泳池不僅對本鎮居民免費開放,開放時間也將延長至零點30分。
在東部大城市巴塞羅那,市政府將圖書館等內部溫度可調節的公共設施以及綠樹成蔭的公園定義為“氣候避難所”。他們將這些場所連接、編織成一張巨大的避暑網絡,并把相關信息同步發送給市民,方便他們就近選擇避暑點。這一模式近期在更多城市得到推廣。
西班牙街頭隨處可見的噴泉,在炎夏也成了不少市民消暑的好去處。各地市政府積極鼓勵人們利用公共空間的水資源解暑降溫。西班牙國家城市規劃獎得主何塞·瑪麗亞·埃茲基亞加說:“擁有地面式噴泉的公園能變成人們的露天淋浴場,尤其是對孩子們而言,這是非常積極的(做法)。”
在首都馬德里,人們通過市政府打造的名為“移動馬德里”的手機應用程序查找全市2150座噴泉的具體位置。曼薩納雷斯河畔的“城市海灘”,更是被打造成了一座小型水上樂園,這里不僅有裝置于地面、可供人們在其間行走或停駐沖涼的水柱式噴泉和水霧式噴泉,還開放了類似泳池的泡水區域。每到夏季,這里從早到晚都熱鬧非凡,是最受市民歡迎的消暑場所之一。
從“頭”到“腳”的改造
除了利用好現有資源,城市改造也成為西班牙對抗高溫侵襲和氣候變化影響的主要方案之一。
地中海沿岸國家一直以來分布著許多著名的白色村莊。這些臨海而建或是高踞山頂的村鎮,其建筑物從屋頂到墻壁都被粉刷成白色,以反射夏季熾熱的陽光,幫助建筑內部保持陰涼。這一古老的建筑理念也啟發了現代建筑師們。
在馬德里最大生鮮
市場Mercamadrid,設計師為一處建筑安裝了一種用白色材料制成的“制冷”屋頂。該材料較傳統材料略貴,但它能更好地反射熱輻射,同時減少熱量吸收。馬德里理工學院建筑學教授埃斯特·伊格拉斯估算,這種白色屋頂最多能將其所覆蓋的近3.3萬平方米空間的內部溫度降低5攝氏度。
另一些設計師致力于建設名副其實的“綠色”屋頂——通過在建筑物頂部種植大量植物,將這一空間打造成郁郁蔥蔥的“綠洲”。巴塞羅那市中心有一處由6座19世紀建筑構成的建筑群,其屋頂被改造成別致的“空中花園”,一叢叢綠色植物掩映著彎彎曲曲的小徑,人漫步其中仿佛置身一座小型公園。
綠色屋頂設計不僅為城市增添一抹自然清新的氣息,還起到減少吸熱、降低建筑甚至環境溫度的效果。巴塞羅那市政府目前已開始著手推廣該設計理念。除了為公共建筑戴上綠色“頭巾”,他們還發布了一份為建筑物安裝綠色屋頂的指南。專家甚至建議,未來應強制要求私人房地產商在新建造房屋中加入該類設計元素。
除了屋頂設計的革新,腳下的街道作為推進城市綠色建設的一環同樣受到關注。專家指出,傳統的瀝青和混凝土類材料會在白天吸收大量熱量,并在晚上釋放出來,因此未來在鋪設路面時應使用更為天然的材料作為替代。
此外,打造具有高吸水和滲透能力的道路也是改造目標之一,專家們希望用這種新型材料鋪設的道路能讓更多的雨水滲透至地下,既幫助植物對抗高溫,又降低整體環境溫度,從而為城市提供一份自下而上的清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