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碳金融市場中的產品創新發展現狀
2001年,
內蒙古龍源風能開發有限責任公司開發的輝騰錫勒風電場項目投標荷蘭政府的CERUPT
減排購買計劃,拉開了國內參與低碳經濟的序幕。
此間,我國政府在金融產品方面主要參與了四個方面的運作:第一,
CDM項目的遠期交易。截至2009年9月18日,聯合國氣候變化公約組織共核準簽發
CDM項目1882個,其中,中國通過核準項目的數量為632個,位居世界首位,且遠高于其他國家。從CDM項目的排放量來看,632個核準CDM的減排量為1億5千噸左右,占據全球
市場份額的45.7%。CDM項目遠期交易是中國參與低碳經濟運作最多的一類項目。
第二,
碳基金運作。2006年中國碳基金成立,總部設在荷蘭阿姆斯特丹,旨在購買各種不同類型的CDM項目產生的減排量,尤其是各類可再生能源項目。據初步結果統計顯示,中國碳基金已經簽署購買的潛在減排量約為1000萬噸。中國綠色碳基金是設在中國綠化基金下的專項基金,屬于全國性公募基金。基金設立的初衷是為企業、團體和個人志愿參加植樹造林以及森林經營保護等活動,更好地應對氣候變化搭建一個平臺。基金先期由中國石油集團捐資3億元人民幣,用于開展旨在以吸收固定大氣中二氧化碳為目的的植樹造林、森林管理以及能源林基地建設等活動。據初步估算,如用中國石油集團的捐款進行造林,未來10年內將吸收固定二氧化碳500萬噸至1000萬噸。
第三,碳結構類理財產品的研發。2007年8月,
深圳發展銀行推出二氧化碳掛鉤型人民幣和美元理財產品,基礎資產為歐盟第二承諾期的二氧化
碳排放權期貨合約價格。兩款產品于2008年9月2日到期,分別錄得7.4%和14.1%的較高收益,并再次推出同類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