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開征碳稅勢在必行:碳稅有利于應對國際碳關稅,完善環境稅收制度,減緩
碳排放壓力,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樹立負責任大國形象。國外碳稅的實踐表明:碳稅對經濟增長的負面影響并不大,但可促進低碳經濟發展。我國碳稅制度設計應注意:選擇合理的開征時機,實行漸進的碳稅稅率,設置完善的免稅條款,遵循稅收收入中性原則,形成環境經濟
政策合力。
開展有利于我國應對“碳關稅”貿易壁壘。2009 年6 月26 日,美國國會眾議院通過了《美國清潔能源安全法案》。提出建立一個相應的“國際儲備排放許可”(International Reserve Allowance,IRA)制度,從2020年1月1日起要求進入美國
市場的相關外國產品購買IRA,以抵消美國企業生產相同產品所承擔的碳成本。這意味著西方國家醞釀多年而頗受爭議的碳關稅將在美國付諸實施。顯然,美國的碳關稅議案是要借機對中印等未承擔約束性
減排義務的發展中國家實施貿易制裁。
對于碳關稅是否違反WTO的基本規則,目前國際上仍存在很大的爭議。用WTO基本規則對抗碳關稅并非一件易事。鑒于雙重征稅違反WTO規則,因此,我國開征碳稅是對抗碳關稅的有效方法。
目前,大多發達國家普遍建立了以專門針對污染物排放征收的稅種(如碳稅、硫稅、氮稅、廢水稅等)為核心的環境稅收制度或綠色稅收制度。開征碳稅,既可以增強稅收對二氧化
碳減排的調控力度,又可以彌補我國環境稅的缺位,不斷完善和優化我國環境稅收制度,加大我國稅制的綠化程度。
我國是以煤炭為主的能源消費國。隨著經濟的高速發展,溫室氣體排放量增長迅猛,2005 年比1990 年增長了一倍多,到2010年,即使中國單位GDP能耗按計劃比2005年下降20%,二氧化碳排放也將比2005 年增長20%以上。2008年我國能源燃燒CO2 排放量約為64 億噸,比2005年增長20.8%。為了實現經濟和環境的可持續發展,我國已把
節能減排作為當前工作的重點,并采取了一些政策措施。如能盡快開征碳稅,
節能減排將會取得更好的效果成為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的主要政策手段之一。
據易碳家了解到,有的國家、有的專家都在討論這個,因為碳稅和
碳市場可能起的作用類似,可能我們通過收碳稅促進溫室氣體的減排,征收碳稅會體現減排和排放這方面的一些政策的調整。所以這樣的話,應該說,這兩個手段,有的專家認為,還是要屏除這個關系,雖然采取的手段類似,但是征收的對象不一致,所以我們要同時探索兩個方面的工作,一個方面是征收碳稅的
問題,二是運用市場機制怎么進行探索。
合理的開征時機是保證碳稅成功實施的重要因素之一。根據《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京都議定書規定,附件Ⅰ國家第一承諾期的履約時間為2008-2012年;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締約方會議第1/CP.13 號決定《巴厘島行動計劃》規定,2012年后,發達國家在承擔可測量、可報告、可核實的減排義務的同時,發展中國家也要采取可測量、可報告、可核實的對國家合適的減緩行動,首次明確了發展中國家的責任。因此,2012年后,將形成應對氣候變化的國際新格局,中國CO2減排壓力巨大。碳稅的征收顯得尤為重要。
據易碳家了解到,開征碳稅給予企業有效激勵,從而形成自下而上的節能減排動力,并與自上而下的行政手段形成合力,提高節能減排的效果,促使產業結構調整,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低碳經濟的發展。
據業界人士認為,碳稅被認為是減少碳排放最具市場效率的經濟手段之一,在氣候變化大背景下日益受到國際社會的重視,目前已在多個國家實施;并且,西方學術界和政府部門目前正醞釀在國際貿易中征收碳關稅,這將對我國政治、經濟產生巨大的影響。因此,盡快開征碳稅是一項重要的政策選擇。(完)